春梦了无痕
郁舟
“你总在我沉思默想的黄昏里来到我的窗前,你神秘的笑容一闪而过,那温柔的暗示便灌注进我的生命里,又从我的笔端流到没有折痕的白纸上,人们把你叫作“诗歌”。我最初是在童年的一个早晨看到你,那时你是虞美人酒杯里的一滴夜的泪珠,折射出早晨的面孔。我的整个童年为之心醉,我开始偷偷在本子上记下那些最初的眼泪和柔情。许多年后,我已是如此喜爱这种游戏,并憧憬着要做一个好诗人……”
这是我十八年前写下的痴语。如今回首往昔的岁月,快乐而怅惘,仿如一场大梦。就在这个春天,姜红伟老兄从遥远的大兴安岭打来的电话,又把这个“春梦”(青春之梦)惊醒。
二十年前,说起写诗的朋友,我们总满怀钦佩与敬意。而现在,若向人介绍“这位是青年诗人”,别说人家觉得背时、迂腐,就是被介绍者也会感到十分尴尬,手足无措。当年诗歌社团遍布至小县城,油印诗刊在年轻人之间兴致勃勃地传阅,诗歌朗诵会、诗歌讲座或诗歌培训班风起云涌,这一类轰轰烈烈的景象,如今早已风光不再,甚至都让人羞于炫耀过去了。
二十年前,我和诗歌结缘。并因为诗歌结识了姜红伟、叶宁、马萧萧、南岛、北极、江熙、段华、夏季风、洪烛、邱华栋、他他、伊沙、葛亚平、左靖、毛梦溪、李作明、周劲松、半岛、寒玉、景旭峰等一批全国各地的青春逼人、才情恣肆的诗歌少年,他们中的一些人,还成为我可以生死与共的好兄弟。我们都是栖息于 " 诗歌 " 这株树上的鸟儿,用诗歌交流着少年心事。诗歌曾经让我们浪得一点虚名,慰籍了我们青涩的岁月;诗歌像一张通行证,让我们游历四方、广结朋友;诗歌又像一块敲门砖,帮我们敲开青春之门 -- 我们中的一些人还因为诗歌而受益,譬如田晓菲、洪烛、邱华栋、段华、任寰、毛梦溪等人被北京大学等名牌高校破格免试录取;马萧萧被特招入伍;江熙、南岛、他他以及本人走进南京大学或者西北大学的中文系作家班……
诗歌曾扶植不少年轻人踏上了文学之途。他们当初也海誓山盟表示要一辈子皈依诗歌女神,要以绝对的真诚和纯然,来守护那种清贫而高贵的生存方式。然而,若干年过去后,一些人经不住散文小说影视为休闲社会所宠爱之诱惑,便始乱终弃,移情别恋了。我们不能不怀念,那潇洒缠绵、浩荡怡人的唐风宋雨,曾滋润多少心田、净化多少灵魂。
怀想那些一支笔、一叠诗,一群兄弟在诗坛打天下的日子,还有少年时期那些明丽且伤感的诗句,它们曾经使我最狼狈的日子有了一种明亮的感觉,并成为我成长经历中一段温暖的记忆。
最后,我想用当年的一段话结束这篇短文―― 别了。我画梦的少年。 别了。我无忧无虑的声光岁月。 别了。我最初的眼泪和纯情
( 郁舟,原名谢金忠。 1968 年 9 月 14 日 生于江苏徐州市。 1987 年毕业于徐州市第十二中学, 1991 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作家班。现供职于《徐州日报》社。 1991 年( 23 岁)加入江苏省作家协会,同年加入中国散文诗学会,并出版诗集《生命里的温柔部分》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