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萧萧:遥远得仿佛就在昨天

(2006-04-30 20:08:13)
分类: 活动

遥远得仿佛就在昨天

 

马萧萧

 

离开中学校园已有整整十八年了,十八年间,我在大西北不知不觉度过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岁月。

我所在的军区大院后面,有一个免费开放的雁滩公园。雁已不见,湖心岛上几只栩栩如生的雁雕,似在诉说着这座城市清纯、优雅的往昔。每每漫步至此,不由得想起自己山青水秀的湘西南故土,想起自己在那一片灵性的土地上所经历过的诗绪高涨的校园生活。

少小学诗,办报结社。稚嫩之作每每见于报刊且频频获奖,一时“名声大噪”,并因此得以特招入伍,以区区诗行竟换来自己赖以生存的饭碗。那时节,全国各地一批意气风发的少年才子,集体登台,于八十年代铸造了中国校园诗歌空前的辉煌。当时,全国数百家中学生诗歌社团和刊物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来;包括《诗刊》在内的各大报刊竞相刊发少年诗人作品;一些出版社推出了中学生诗歌选集与个人作品专集;全国校园诗赛、少年作家笔会等频频举行;北京大学等名牌高校还破格免试录取了中学生校园诗人、作家中的一二十名佼佼者……那是多么甜美的时节,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它甜美得有些荒唐,真不敢相信它曾在历史上、在自己的生命中实实在在地闪现过。

遥远的闪现!这种时与空的遥远,一日又一日,物极必反地遥远着,遥远得仿佛就在昨天。而今,当年的少年才子们仍如一颗颗明珠,在五湖四海乃至大洋彼岸,以不同的方式闪亮着各自的光泽。那光泽仍不乏浪漫与激情,却也陡添了几分沉重与沧桑。不知不觉,我们已在社会的逐步转型和市场经济的考验中,走到了青春的尾巴,走在上有老下有少的空间里,走在生活与事业的双轨上,走在诗与非诗的夹缝中。

水火合作酒,爱恨巩留诗。就我个人而言,生活中最开心、最动心的事,莫过于与当年的少年诗友们相遇、重逢,在湖南、在吉林、在南京、在庐山、在北戴河、在北京、在西安、在成都、更多的是在兰州,我一次又一次体验着与他们促膝相谈时那种无与伦比的兴奋和感动。而至今尚未谋面的部分兄弟,当我与他们在电话里、书信中、网络上发生关系时,每回也总抑制不住自己由衷的欣喜。姜红伟、南岛、周劲松、伊沙、郁舟、他他、陈亚军、夏季风、赵立群、江熙、田晓菲、洪烛、邱华栋、葛红兵、毛梦溪、段华、任寰、傅晓敏、李作明、赵晓梦、叶宁、寒玉、曾蒙、景旭峰、曾冬……这一个又一个一时难以列清的诗友与“战友”的名字,已如群星般深深镌刻在我头顶的天空,并与我一起见证着少年时期那遥远得仿佛就在昨天的云彩。我不由得坚信:“少年不再,而大唐肯定要回来 / 要带着唐诗回来 / 要带着玉环妹妹回来……”

哦,写下此文时,我刚订上回乡的机票。但愿这次探亲,我又能捡回少年

时留在故乡的几枚诗的脚印。

4 23

(马萧萧,湖南隆回县人, 1970 年出生。 1989 年入伍。 1993 年至今任兰州军区政治部《西北军事文学》编辑。系甘肃省文学院一级签约作家,起名策划专家,周易研究者,奇石鉴赏家。

1983 年开始发表作品, 1985 年创办全国第一家中学生自办诗报《青少年诗报》, 1986 年被评为全国十大中学生校园诗人, 1989 年入伍后,致力于中国神秘文化研究,并长期坚持中国地名诗创作。至今已出版诗集《少年诗人马萧萧诗选》、《少年诗人马萧萧作品》、《甜甜的季节》、《血书的两种写法》、《在西北行走》、《行军大西北》、《马萧萧军旅诗选》,散文评论合集《谢谢你的美丽》,长篇纪实文学《红色婚姻档案》,共九部专著。曾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妇女读物奖,全国优秀文艺作品奖,全军文艺作品奖,第一、二、三、四届昆仑文艺奖,甘肃省首届黄河文学奖,《飞天》 10 年文学奖。中学时代曾获第二、三届春笋全国中学生校园诗歌大赛优胜奖、宝葫芦杯全国中小学生诗赛三等奖,中南五省(区)中学生诗歌大赛一等奖,全国首届乡土文学征文二等奖及《诗刊》、《湖南文学》、《江南》征文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