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云锦 绝美春天

标签:
旅游 |
#回眸 南京#你想得到吗?只为制作一件霓裳,一台织机每天的工作,只有5厘米!
南京,不仅是令人魂牵梦萦的十朝古都,更闪耀着复古绮丽的霓裳魅影。如果你足够幸运,也许,你会在南京云锦博物馆这里得到一件用昔日制作皇帝龙袍的工艺,把真金线、五彩蚕丝、孔雀丝绒织进衣料,全世界独一无二、惟你独尊、飘然欲仙、气质非凡的梦幻霓裳。只是,为了这段美艳邂逅,你不但要付出数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还需要至少8760个小时的漫长等待!——只有云锦,才能书写如此非凡的奇迹!
和绝大多数普通游客一样,在步入南京云锦博物馆之前,我对这项古老技艺一无所知,但当置身博物馆二层,21世纪就在我身后急速退去,17世纪的秦淮媚影在十几架织机的激扬轰隆中迎面扑来,云锦的璀璨惊艳尚在强褓之中,已足以在我脑海中铭刻两个大字:震憾。 这,就是云锦最具特色的木机妆手工织造工艺,已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明代著名学者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曾以“天孙机杼,人巧备矣”赞叹云锦制造的精巧缜密,即使在今天,这项古老的织造工艺仍无法以机器取代。据导游介绍,这些大花楼木织机机长5.6米、宽1.4米、高4米,由1924个机件组成,由于体积庞大,必须由提花工和织造工两人配合完成。提花工坐在织机上层,负责提升经线,织造工坐在下层,负责织纬线并妆金敷彩。两人一天只能生产五厘米左右。如果要织一幅78厘米宽的锦缎,在它的织面上就有14000根丝线,所有花朵图案的组成就要在这14000根线上穿梭,从确立丝线的经纬线到最后织造,整个过程复杂而繁琐,有人甚至提出,这种编织采用的二进制方法,就是计算机二进制编程的起源。
然而,即使这个过程如此艰难,它们,还都仅仅是一件云锦作品诞生的最后一个步骤。在此之前,还要进行四大步骤,从纹样设计,到挑花结本、造机、准备原料等20余道工序,而且,更加令人惊叹的是,每台如房屋般庞大的机器只能制造一种纹样的云锦;如果要换织其他图案,则再需要重新设计、装机。云锦巨大的成本和精致的做工,由此可见一斑。
据说,秦淮河水含有的单宁酸,能够使织物增加光泽感。而六朝古都南京的起落沉浮,则给予云锦成长和发展机会。清代在南京设有“江宁织造署”,《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任江宁织造20年之久。在云锦织造鼎盛时期,南京约有3万多台织机,近30万人以此和相关产业为生。“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是清代著名诗人吴梅村的灵光一现,曹雪芹《红楼梦》“勇晴雯病补孔雀裘”“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生动描写,又何尝不是源于对云锦的深深思念?
金彩交辉,华丽婀娜,飘逸灵动、明媚娇艳……所有美伦美奂的描写,用于云锦均非过誉。由于云锦在织造中用料不惜成本,惯用金线、银线、铜线及长丝、绢丝,各种鸟兽羽毛等织造云锦,造价相当昂贵,并且“章贵贱,别等威”,只有皇家贵族才有权消费,因此,南京云锦博物馆三层除展示中国少数民族的各种织锦机具和实物外,就是皇室仪仗华美庄严的壮观场面:层层叠叠的金色、红色和宝蓝色光彩夺目、雍容华贵,既无比繁复又至极绚丽。
据业内人士介绍,由于多用于皇家服饰,云锦在织造中往往用料考究、不惜成本,常用金线、银线、铜线及长丝、绢丝或各种鸟兽羽毛等材质,在这里也成为平常织线,其中,绝大多数丝线全部靠艺人们手工操作,比如金线,就要先将黄金按照比例熔成条,再打成薄如蝉翼的金箔,再切得细如发丝,紧紧缠在极细的蚕丝上,制作工艺相当精巧,全凭工匠们的一双手,和织锦工艺一样,至今,没有任何机器可以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