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间休息:到北京一定要做的100件事题外话:北京点心(下)

标签:
北京北京点心旅游 |
黑麻椒盐饼&桃酥
据说在老北京人心目中,烧饼的口味是各有千秋,决不能随便替换的。比如芝麻酱烧饼“地位高”,椒盐烧饼“地位低”,两者大相径庭。前几年东来顺“自作主张”把配合涮羊肉的芝麻酱烧饼改成了椒盐烧饼,似乎还被狠狠地投诉了一番。
但是,椒盐烧饼一旦如南方点心般放入了玫瑰、桂花、糖等内容,地位就会完全咸鱼翻身,北京点心里的“黑麻椒盐饼”甜咸的口感配合行云流水般的芝麻香味和玫瑰清香,松酥肥润,油而不腻,是鲜美无比的唇舌享受,而且比它的前生,扬式黑麻椒盐月饼更粗犷热烈,更符合北方人的性格,当鲜香软滑的咸鲜滋味在口中流动时,也许,一整天都会有好心情?
桃酥不是一种点心,而是很多80后幼年发黄的照片,70后如花绽放的小学时光,60后隐隐萌动的初态。在漫长的几十年内,点心柜台上属于大多数孩子,几乎只有桃酥。不但桃酥深色的饼身配着深深浅浅的裂纹,香甜的味道内核桃的醇香引人怜爱,而且性价比绝高,逢节过节,即使家境最普通的孩子也会从家长那里要到一两块,捧到手里,连渣也要舔净,不舍啊。
如今桃酥也开始变身,有了几十种时尚的口味,但春节点心盒里的桃酥,永远是最传统的守旧品种。你可以少吃,但不能不吃,每品一口,味觉便如同穿越到几十年前,那时候你生活单调艰苦,但天真浪漫,你深深期望着长大,却没有想到,长大后,又会期望会到从前。
杏蓉饼&莲蓉酥
老北京点心名声在外,但在几十年前,其实多半只是形状和馅料的区别。比如“小八件”就是讲究做成各种水果形状,如小桃,俗称寿桃;小杏,谐音幸运;小苹果,平平安安……等等,馅心却是大同小异的糖馅,很难品出其中精妙。但现在,馅心已中西合璧,既有旧京风情,也有现代人喜好的口味。
比如杏蓉饼就是游走中“古”“今”之间的新京式点心。饼皮很显然是近年流行的西式油质饼皮,馅芯却是慈禧最爱的白芸豆馅和北京最曾经最廉价的饮料杏仁粉,从内到外都散发着杏仁的气味,透着纯结白嫩,吃起来更是一口比一口香。
相比之下,其它水果馅的点心虽然口感也不错,比如莲蓉酥,虽然甜润的莲蓉馅同样惹人喜爱,但它无论外观还是口感,和西点店的产品总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或者,朴素,有时并不意味着平淡?
水果卷&虎皮蛋糕
水果卷和虎皮蛋糕和肉松卷、谁都知道准是舶来品,但它们,就是能在北京点心匣子里占据一席之地,甚至成为“80后”“90后”最爱的招牌产品。或许,它们的前世,在北京人心目中已并不重要,当它走进这片土地,它就会绽放属于这片土地的绚丽。
蛋糕分海绵蛋糕和戚风蛋糕两种,除了做法,最突出的区别是口感。前者相对稍硬,但做法简单,也是生活水平较低时最易占据市场的品种。金糕条和葡萄干的“水果”在现在人看来实属充数,但当年,有多少人不是在其中贪婪地寻找着葡萄干?
虎皮蛋糕的做法和常规海绵蛋糕并无本质性区别,无非就是用糖粉蛋黄和玉米粉做了个漂亮的虎皮,不过它中间酸酸甜甜的苹果酱,只有尝过,才知道是多么令人享受的味道,更何况,它还意味着很多人简单而幸福的童年。
肉松卷&紫菜肉松蛋糕
北京不是肉松的传统产地,肉松一度是孩子们喜爱的高营养食品,因此肉松蛋糕也在北京扎下了根。肉松卷可能是北京市场上最早的戚风类蛋糕了,沙拉酱和猪肉松的搭配似乎让人总是吃不够,富有弹性的蛋糕重重叠叠卷起的香浓不仅是美食,还有亲情,友情和爱情。
紫菜肉松蛋糕则是最近人气最高的肉松蛋糕,它若跻身西点店绝算不上绝色倾城,但在稻香村等中式点心店,它却超然独步,甚至被很多不明就里列入“北京小吃”的序列。这是一个误会,然而却是一个美丽的误会。甜咸适中的紫菜肉松香味,细细品尝,与牛舌饼有异曲同工之妙——或许,它也是北京点心以及整个北京风情的写照:古老与时尚并存,在同一个原点上,你会读到过去、现在,还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