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幕间休息:到北京一定要做的100件事题外话:北京点心(上)

(2011-04-30 13:00:15)
标签:

北京

游记

北京点心

美食


幕间休息:到北京一定要做的100件事题外话:北京点心(上)


老北京油厚味重的传统点心,和西式甜点相比

造型未必精致、口味未必丰富、包装未必时尚,

但在无数人老北京人心里,却是几十年最甜美深厚的记忆。

“京八件”、萨其马、状元饼……无论是正史还是戏说的清宫剧,只要说到皇室贵族的点心,总少不了这些名字。然而现在,无论是老字号“稻香村”、“稻香春”或者“桂香春”的名牌点心,还是普通品牌的散装品种,其实都是继承老北京民间点心的基础上,又融合了西点的制作工艺,体积越来越小、口感越来越细腻,既有传统酥皮和豆沙枣泥馅料,也有中西南北的蛋糕和老婆饼——一句话,好吃,就是硬道理!

那么,这些点心盒子里都有什么呢?

萨其马

萨其马是清宫戏中“出镜率”最高的点心,也是最有历史的北京点心。不止一部正史书记载过萨其马是满族统治者入关后带入北京,不但是宫廷点心NO.1,还被列为清代关外三陵祭祀的祭品之一,足见其地位“显赫”程度。同时,萨其马也是在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北京点心,不但有些香港人认为享用萨其马后可在赛马赌博中获胜,台湾还开发出蛋黄萨其马、黑糖萨其马等诸多新口味,口感更松酥,重量更轻,味道更香醇。

但是,既然“神马都是浮云”,北京点心盒子里的萨其马还是原来的风格,即由鸡蛋加入面粉制成面条状,混合蜂蜜、奶油等制成糖浆后晾干,再用传统的金糕丁、葡萄干、白麻仁、瓜仁等饰面后切成长方块形,经常一块就在5厘米立方以上,但却仍然松酥甜润,越嚼越有味,让轻薄的甜美一层层地在你的口舌叠加。北京萨其马没有南方那么多花样,但也有变化,比如白萨其马用奶油,红萨其马加糖上色,无糖萨其马采用木糖醇等,但归根到底,,还是经典白萨其马最具人气,要是点心盒里没有它,那么,这个匣子,就只是个传说!

幕间休息:到北京一定要做的100件事题外话:北京点心(上)

牛舌饼&枣花酥&状元饼

如果论起出身,牛舌饼和萨其马完全不在一个级别:前者是皇室贵族的美点,后者是胡同庶民的小吃。据说,过去老北京的时候,牛舌饼就“住”在清真烧饼铺里,比如今蛋形早餐车的火烧油条地位高不到那儿去。然而不知何时,牛舌饼因制作复杂、利润较低而被早点摊所淘汰,却摇身一变跻身高档点心范畴,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牛舌饼和“牛”的关系并不大,过去是面团擀成长面片,抹上油、精盐和少量芝麻酱、花椒粉,卷成长圆形的筒状烙熟的纯素口味,和烧饼差不多,直到这些年才加入了咸鲜味的牛肉松,但也是以花椒盐调制的五香味为主。咬一口牛舌饼,先入口的是松酥绵松的饼皮,细腻油润的牛肉松味道紧随其后,不但没有抢走饼皮的风光,反而竿做陪衬,让这块细细长长的牛舌饼在口中回味无穷,香啊……

幕间休息:到北京一定要做的100件事题外话:北京点心(上)

凡北京成年土著们都知道,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冬日的北京没几样水果,要是父母条件好,还能抱回些几个苹果和梨,要是家境拮据些,枣,就是最令人艳羡且物美价廉的水果。

因此,传统的北京点心大多都是枣泥馅。所谓枣泥馅,大概做法是将红枣煮熟去皮,加入适量水糖油炒匀,口感浓甜略苦,用酥皮包制后做成的枣花酥,花瓣绽放,口味香醇,是当年孩子们的最爱,当奶油蛋糕还属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时,香甜可爱的枣泥花,就是很多孩子记忆中最幸福的童年。

幕间休息:到北京一定要做的100件事题外话:北京点心(上)

花式酥皮+枣泥=枣花酥,稍稍更换公式,混糖皮包+枣泥,便成了另一种形式大于内容的点心“状元饼”。状元饼和枣花酥只是外皮的区别,味道大同小异。然而哥要的不是馅,是“状元”:相传这也是北京南味点心店为迎合应考文人们的应景之作,因为口彩好很快大红特红,成为“八大件”里的名品。看来“炒作”这种事,绝非今人的专利。

幕间休息:到北京一定要做的100件事题外话:北京点心(上)

玫瑰酥&糖火烧&果酱盒

酥皮点心,亦是老北京点心的最显著特色。然而这个“酥皮”据说是汲取了苏式酥皮点心的精华,用发酵面皮包油酥擀制的坯皮折叠分层烤制而成。如今江南的油酥大饼、黄桥烧饼等,论辈份,也都是北京酥皮的“本家”

然而酥皮千里迢迢来到京城,经过皇城风水的浸染,层次更丰富、体积更扁平更轻薄、口感更香酥,色泽更洁白,馅料南北融合、近些年还加入了不少在广式点心中风声水起的水果馅,越嚼越有味。

“玫瑰酥”的外表是条理清晰的酥皮,里面却是丝丝缕缕的糖玫瑰,只要吃一口,可能就会上瘾。据说最讲究的玫瑰酥要用特定地区的鲜玫瑰花摘瓣腌制,与炒熟的蜜糖拌在一起,做成玫瑰馅儿,再和入酥皮坯,享用时花开盈口,酥皮飘荡,着实令人喜欢。或者改变馅料,变成最时尚的抹茶糖馅或是整蛋黄馅,更会让东西南北风味在口中交织出复杂浓香的味道。

幕间休息:到北京一定要做的100件事题外话:北京点心(上)

糖火烧的故事有些像牛舌饼,也是经历了从早点铺到高档点心的曲折历程。如今各点心店的糖火烧体积只有过去的一半,却大幅度增加了芝麻酱和红糖的比重,本来平淡无奇的火烧也因为芝麻酱的鼎力加盟而厚实精彩,阵阵的酱香味会立即愉悦着你的味觉。如果你对酱料意犹未尽,还可以换个口味,尝尝夹满老北京红果酱的果酱盒,浓浓的果酱间,若隐若现的椰丝味道,等待着你的细心发现……

幕间休息:到北京一定要做的100件事题外话:北京点心(上)

绿豆&乌梅酥


 “京八件”早就名声在外,然而却并非只有八种点心有此殊荣。据说,“京八件”分为
分为酥皮大八件、奶皮小八件等数种、其区别主要在于皮:酥八件是就是类似枣泥酥、抹茶酥一类的酥皮点心,其魅力在于重重叠叠的醇香。奶皮八件是硬皮点心,和鲜奶和面,后来又融合西式点心的做法,同样从内而外散发着与众不同的气质。
“绿豆酥”就是一种典型的奶皮点心,它不是老北京那种近乎粉状的绿豆糕,却是以传统的奶皮形式,加上了近些年人气正旺的水制绿豆沙,馅心口感有些广东水果月饼的轻软,却又融合了老北京深厚的绿豆情怀。原来,普普通通的绿豆竟然也是个多面手。
幕间休息:到北京一定要做的100件事题外话:北京点心(上)


 “乌梅酥”的饼皮比“绿豆酥”稍硬,据行家讲叫糖皮点心,或许就是糖和奶比例的区别。乌梅馅心仅仅比果冻稍硬一点,咬一口,沉淀在其中的甘甜气息就会在你的口中悄然弥漫。乌梅当然不是北京的特产,然而,当它跻身于北京点心的行列,谁又能抵挡它的诱惑?
幕间休息:到北京一定要做的100件事题外话:北京点心(上)幕间休息:到北京一定要做的100件事题外话:北京点心(上)幕间休息:到北京一定要做的100件事题外话:北京点心(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