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北京一定要做的100件事(6)十三陵明朝那些事儿

标签:
北京旅游十三陵 |
明十三陵建造于公元15~ 17世纪的明朝,创建者是明朝第二代皇帝明成祖朱棣。明十三陵是世界上保存完整皇帝最多的墓葬群,陵区的总面积超过120平方公里,比当时明朝的都城——北京城的面积还要大。
如果说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为人们展开了一部雄浑的明史交响乐,明十三陵就是这部明史中每一段或激昂或平庸的小节尘埃落定的最后时分。越是走近它,你越会生出许多感慨:无论是艰苦创业的开国之君、顽劣荒唐的误国君王、改良时弊的中兴之主,他们都是人,都有着人的情感和心态。他们的生命走到尽头,他们的陵墓却还继续诉说着他们的故事。
总神道:就算阴间皇城,也要有条宽敞的大街才行
明十三陵的地面建筑全部仿照紫禁城皇宫建造。外围是高大的城墙,城墙内的宫殿也按照一条纵向的中轴线分布,全长共7公里的总神道,便是这座阴间皇城的阳关大道。
走进陵墓区的正门大宫门,经过两侧的下马碑,穿过一系列碑亭,你就在两侧巨大36座庄严石像生的簇拥下,踏上了皇帝的灵魂之路。石雕生的顺序排列相当严格:碑亭后边的是两根石望柱,接下来是各有四匹,按先卧后立姿势排列的狮子、骆驼、大象、麒麟、马,然后是武臣、文臣和勋臣各四人——皇帝们在生前曾威风凛凛地拥有四海,身后仍是帝国的主人。
长陵明成祖:矛盾和讨论仍在地下继续
你不必将明十三陵的众多皇帝名称倒背如流,甚至不必翻开中学的历史课本,但长陵的主人——明成祖朱棣,你却一定要知道。不仅因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子,不仅他做出了修订《永乐大典》、派郑和七下西洋等一系列流传后世的壮举,更重要的是,正因为他迁都北京,才彻底改变了你脚下的这块土地。
长陵是明十三陵中的第一座陵,占地10公顷,是朱棣和徐皇后的合葬墓,也是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保存得最为完好的陵墓。陵寝分三进院落,第一进院是从陵门道陵恩门,两侧各有一个小碑亭,但当时上面都没有文字,你现在看到的文字却是清顺治皇帝的御笔。
迈入第二进院落,你会看到一座制式和紫禁城太和殿极其相似的建筑祾恩殿,是供奉牌位和举行祭祀活动的地方,也是是明代帝陵中唯一保存至今的陵殿。
祾恩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木结构建筑,殿面阔九间,有66.75米,进深五间,计29.31米,殿面阔度超过了故宫太和殿。这里的用料和工程质量比太和殿更讲究:殿内支撑屋顶的不是大梁和长檩,却是几十根高大威严的金丝楠木大柱,中央四根大柱的直径达1.17米,高约23米,形体之大,在建筑史上绝无仅有。
走进第三进院落,便到了每座陵墓的标志——明楼,然后便是朱棣最终的归宿——宝城。明代陵寝封土都采取宝城、宝顶的形式,其建筑方法是在地宫之上砌筑高大的砖城,在砖城内填土,使之高出城墙成一圆顶,即为“宝顶”。宝城、宝顶和明楼构成一个整体,既实用,又显得陵寝庄严肃穆、神秘莫测。关于明成祖的无数互相矛盾却又互有佐证的传说,如今,就沉睡在巨大的宝顶下,隐没在厚厚的黄土中。
定陵明神宗:治理国家外行、造地宫内行
定陵的主人明神宗朱翊钧是明朝在位最久的皇帝,但很遗憾,他的名气,远没有定陵本身名气大。据说这位皇帝曾创下28年不上朝的光辉记录,只是靠张居正等一系列著名大臣的辅佐,才得过且过地混过了48年。
不过,你也许不会指责他,甚至会暗暗窃喜——正因为他的挥金如土,才留下了一座宽敞明亮,令他在里面兴高采烈大宴群臣的地宫。400多年后,这座地宫又成为新中国第一座也是惟一一座有计划发掘的地宫。
定陵地宫深27米,总面积1195平方米,礼制上仿明堂的“九重法宫制”,前中后左右五个殿堂由七扇汉白玉门连接,最大的一扇高3.3米,宽1.7米,重达4吨,却开关自如.门扇上横着重达10吨的防倒塌的青铜扇管,门正面雕刻有乳状门钉和衔环铺首,背面与之相对应的地方有一个凸起的部分,关门以后,自来石就承托在这里。
顺着甬道下到地面深处,你会看到地宫前殿和左右配殿空空如也,只有高7.2米,宽6米的中殿里,设有三个宝座,其中,最正中的宝座一如皇帝生前,靠背和扶手均雕有龙头。宝座的前面,有祭祀用的黄琉璃五供和嘉靖年间的青花云龙大瓷缸。缸中原盛有香油、放有灯芯的,作为长明灯,但是由于关门后地宫缺氧,这盏灯并没有长明。穿过中殿,就是地宫的最大殿——后殿。后殿高9.5米,长31米,宽9.1米,正中设有白石镶边的棺床一座,棺床上安放着明神宗和两位皇后的棺椁,还有装满随葬品的26个木箱。
经统计,地宫出土的文物达3000多件,除了少量祭祀用的礼器,绝大多数都是明神宗和他的两个皇后享用过的昂贵饰物和奇珍异宝。现在,这些宝贝都珍藏在距地宫出口不远处的定陵博物馆内,在这里,所有想到的和想不到的奢华,在你面前都变成可以触碰的真实。
两位皇后的随葬品亦毫不逊色。定陵中出土了四顶皇后戴的凤冠,均用黄金、珍珠和宝石等高档材质编织而成。宝石最多的一顶上有128块,最少的95块;珍珠最多的则5449颗,最少的3426颗,最重者2905克,最轻者2165克。因此,即使你面对其中最“普通”的凤冠,都是享受一场美轮美奂的珠宝视觉盛宴,就算是当代最昂贵、最时尚的珠宝精品,与之相比都会自愧不如。
即使是帝后的寻常陪葬衣物,同样令人惊艳:很多衮服采用中国传统缂丝工艺织造而成,有的甚至使用4种昂贵的丝线和11种不同的刺绣方法,既有轻纱罗曼的低调奢华,更有叹为观止的绝代手工艺。据说,即使是最熟练的织匠,要织完其中一件,也需要10年的时间。
昭陵明穆宗:最糟的事,是被后人忘却
“(朱载垕)是嘉靖的第三个儿子……(继位)实在算不上一件好事,因为嘉靖不但命硬,还极难伺候,能和他打交道的,也都是徐阶、严嵩这类老滑头,以他的智商水平,只能重在参与了。”
这是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中对昭陵主人明穆宗朱载垕幽默风趣的描述。这位在36岁的盛年便因服用春药过多而撒手人寰的倒霉皇帝,即位6年间既无建树也无坏事,他的不大不小、不奢不简的阴间宅邸,也被后世子孙漫不经心的忽略了。
昭陵数百年来历经天灾人祸,昔日壮丽的陵园建筑满目凄凉,只剩下残破的明楼和陵墙。近年来,国家斥巨资进行了棱恩殿、棱恩门等建筑的复原修建,重修后的昭陵建筑宏伟、金碧辉煌,石桥和碑亭再现了明代秋祭时的隆重场面。左右配殿分别有展室,介绍埋葬在昭陵内的明穆宗和皇后的情况,以及明代亲王妃嫔的墓葬规制。
如果你对建筑感兴趣,昭陵首创的“哑巴院”制度也很值得一看。“哑巴院”即宝城封土变形后与方城两侧的宝城墙内壁相接,形成了封闭的月牙形院落。十三陵中,只有昭、庆、德三陵使用了这种结构。传说为防止盗墓,修建月牙城的劳工多用哑巴,这样他们就不会把通道秘密说出去,但也有史学家考证说,这种制度其实是国力衰微、开源节流的无奈选择。
皇帝实际上是一个很不幸的角色,哪怕是陵墓中的一点点不同之处,都会留给后人无限的遐想。曾经的故事,隐藏在明暗交界的地宫内;只有石像生文官手中“为尊者讳,为贤者隐”的皇家正史,依然冠冕堂皇。
1.开放时间/门票
淡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
A。总神道:8:30~18:00,旺季30元/人;淡季20元/人。
B.长陵:8:30~17:30。旺季45元/人;淡季30元/人。
C。定陵:8:30~18:00;旺季65元/人;淡季45元/人。
D.昭陵:8:30~18:00;旺季30元/人;淡季20元/人。
2.交通
A.长陵/定陵/总神道
地铁2号线德胜门站下车乘坐345支线、919路公交汽车到昌平东关换乘314路公共汽车定陵或长陵站下车。
B.昭陵
德胜门站乘坐919慢或919大站快车公交车沙河站下转昌平22路公共汽车昭陵站下车。
3.相关景点:
除已修复开放的陵墓外,明十三陵内还沉睡着其他十位明朝皇帝,他们是:
1.献陵:明仁宗朱高炽,朱棣之子,是个体恤民情、处事宽和的皇帝,停止了父亲朱棣大兴土木的诸多花架子工程。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