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有一个心愿:要恢复读诗的声音,恢复读书的声音,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实现——季謙先生
视频与文字稿 节选自季謙先生于2008年初錄制的《读经教育百问千答》 (問-主持人;答-季謙先生)
问:老师你一直强调古文是很优美的旋律,它和唱歌是又异曲同工的,都说说的比唱的好听,不知道老师唱得怎么样啊,请老师来一段好么?
答:本来人类的语言是表达情意的,情谊越深那么在情意升到语言不能表达地时候,它就会把语言拉长,那语言拉长地时候还不能完全表达它就把语言抑扬,就是有了旋律,它才表达地淋漓尽致,这个就是吟诵或是歌唱。吟诵歌唱还不能表达的时候就旁边是有音乐来烘托,还不能表达气氛的时候就手舞足蹈。所以语言、吟唱、演奏、读书、朗诵、舞蹈,他是从同一种心灵发展出来的,所以诗歌五乐是同根源的。
因此古人在读书的时候,它是朗读的,读着读着读到优美的时候,像诗他是吟的是唱的,但是吟和唱都是来自语言,所以和语言是相配的所以最原始的吟唱是原声调的加强,后来才有歌曲的编写。
歌曲编写往往都一首歌是为了一篇文章或一首诗词来编的。不过有些地方因为要做经典的教学,而经典的文章那么多诗歌那么多,所以不能够每一首都去编。据说孔子彈古琴,对于诗经三百首都配上音乐, 所以孔门弟子一面读书就一面唱诗,叫做弦歌不辍。可见古人读书是很快乐的,读书就是唱歌。
但是自从民国以来,五四时代那一批人,就全部大批特批,就把这一切中国人的风雅全部打倒,让我们现在读书是很枯燥的,所以很可惜。我现在有一个心愿要恢复读诗的声音,恢复读书的声音,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实现。
现在我是鼓励读经界的朋友,他的家乡有老一辈他还能回想他小时候读书的声音,希望把它录下来,读书的声音多了,它很有一种自然的韵律,我们孩子可以多听 也可以自己发明一套读书的方法。那最接近语言的吟诗呢,我在台湾有一个朋友叫做梁炯辉老师,他跟我一起在提倡汉语教学,所谓汉语就是用河洛语来读古书。河 洛语就是黄河洛水,就是中原的的语音也就是唐朝时的语音,用古代的语音来读经就是标准的闽南语,用标准的闽南语就是用中原的古音来读书,用中原的古音来读 书抑扬顿挫,他很容易变成吟唱,那么我就用梁景辉老师他的吟唱的模式来唱一首唐诗。王维的《送别》,。。。。。。。。。{唱} 。。。。。。
如果你能内心感受感受到他的意境,你的情感就很丰富,于是你就不能平平板板的读,你会拉长声音。真的能够感受到一种古老的大唐的韵律,听起来非常有美感、非常舒服,听到古代的韵律每一个人都会有美感。
(主持人:是啊 ,所以我们一定要提倡五四以前,不要被五四所限制)
(季謙先生:) 还有另外一种模式 ,因为我们刚才说,老夫子教弟子,因为他读书很多很难,每一首都来编一首曲所以渐渐會形成一种格调,就叫调,是某某地方的调,遇到五言的诗就用五言的调, 七言的诗就用七言的调,当然也有平起啊仄起啊,就是几种调式就可以唱以前的诗,可以唱以前的歌,比如说用一个调子,用闽南调来唱杜甫的诗,只是你在唱不同 的内容的时候,你在加上强弱快慢不同的就可以表达了,比如用闽南调来唱杜甫的《喜雨》。。。。
(主持人:难怪有篇文章说音乐是最会钻空子的,然后推波助澜 ,让优美的更加优美 ,凄美的更加凄美。)
(季謙先生)还有另外一种模式,是编歌曲。刚才说过古人对特定的诗词编定的歌曲,比如说李白的《关山月》,古今曲很有名的一首弹唱曲,唱。。。。。。。 ,这是古曲但是近代人一直在编。 我有一个朋友刘宋波,他在台湾编了几百首的新曲子,他称为唐诗新唱,有几首大家耳熟能详,有几首意境流传天下了,贺知章的《回乡偶書》,我给大家说一 下。他是在很小的时候离开家的,老大的时候才回家的,他少小的时候离家,长大才回家的,有一种又伤感的但有一种愉快的心情表现。 我曾经在印尼雅加达那里有个演讲,印尼政府禁止华人读华文书,禁止了十四年,所以华人子弟不仅不会读中国书,甚至连中国话都不会讲,他们很忧心。最近几年才开放,我去的时候刚刚开放不久,那我就用这首诗来表达你们这里的华人就好像是少小离家,老大又回来的,你们远离了中国文化,现在又渐渐回归了。我唱这首 诗来体贴你们的心情,这首诗是这样写的,少小离家老大回,,,,,,,唱。。。。。我看着他们都哭了,尤其是把家拉长,“少小离家 老大回 ”这个是很哀伤的就要。
(主持人:这首诗我读过好多次,但是只有这次有一种力量非常的有感慨,他增加了内心那种游子思乡的情结,悲怆的情绪,是一种辅助剂是一种催化剂!谢谢老师!)
(季謙先生:) 还有一种模式是古代的私塾,有老一辈的老先生,还记得小时候读书的声音,有一个教授魏云子,他偶尔唱唱小时候学过的歌,其中有一首我也学了蛮好听的 。。。。。。。就是《诗经》的,蒹葭...
(主持人:老师真的有这种感觉 ,因为我喜欢唱歌,有时候你单独的唱歌的时候,记歌词是很难的,可是你自然而然唱出来就记住了。)
(季謙先生:)所以我也是正是要推广这种教育,想选一些,三五十首,那样子把它录出来供给天下的孩子学习,南腔北调都无所谓,因为有的是比较豪放的,有的是比较文雅 的,有的是比较朴素的,应该这样讲,有的是比较华丽的,那刚才唱的也有的比较朴,素也有的带一点花腔, 要带花腔的也很多啊!比如说我到云南的丽江,那个纳西族,纳西族还保留了古乐,唐朝宋朝的古乐,唐朝宋朝是的古乐他们都保留了下来。我觉得音乐的旋律变化 很多,跟我刚才唱的不大一样。
(主持人:那是什么样的呢?)
(季謙先生:)你要听么?
(主持人:当然!)
(季謙先生)那我就唱一下唐朝后主李煜的《雨后淘沙》。 纳西古乐据说是从唐朝宋朝保留下来了当时人就这样唱的,{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