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每週一字【點】

(2011-04-26 16:09:54)
标签:

转载

分类: 说文解字
原文地址:每週一字【點】作者:空谷幽蘭

http://www.dfg.cn/big5/mryz/img/115-dian/dian.jpg

 

    <形聲><會意>字

 

    小篆「點」:從黑、占聲,本意作「小黑」解(見《說文解字》許慎著),乃黑之小者,故從黑。又以占本作「灼龜以卜吉凶」解,其灼處甚小,且有黑痕;點為小黑,故從占聲。


 

    其義有:

    1. 細小之黑色痕跡曰點。例如《五燈會元》:「趙州觀音院從念禪師問曰:『既是清淨伽藍,為什麼有點?』」

    2. 水珠曰點。例如李益《江南曲》:「長樂花枝雨點銷,江城日暮好相招。」

    3. 書法上之「、」曰點。例如王羲之《題筆陣圖後》:「每作一點,如高峰墜石。」

    4. 審識文辭章句之「、」曰點。例如:標點。

    5. 瓣曰點;花瓣之稱。例如杜甫《曲江詩》:「一片飛花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

    6. 文辭塗改處曰點。例如《後漢書•禰衡傳》:「攬筆而作,文無加點。」

    7. 一更之五分之一曰點。古時以漏下水滴計時,分每夜為五更,又分每更為五點;每點輒擊點以記,或以鐘鼓;見演繁露。例如韓愈《東方半明》:「雞三號,更五點。」

    8. 畫曰點。例如《南史•到溉傳》:「溉長八尺,眉目如點。」

    9. 顆曰點。例如趙嘏《長安秋望》:「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10.所在曰點。例如:要點、特點。又如:一個人不怕有小缺點,只怕沒有大優點。

    11.限度曰點。例如:華氏寒暑表以三二度(攝氏零度)為冰點,三一二度(攝氏一百度)為沸點。

    12.數學上以無長廣厚、無大小而僅有位置者曰點,為(point)之意譯,恆以一字母表示之。如有限直線之兩端為起點、終點,二線之交三面之交為交點。

    13.量詞,一小時曰一點鐘,亦略稱一點。例如:清晨六點起床,晚間十點就寢。

    14.點心,小食之稱,今多謂淮吨畬伲苑Q點。例如:面點、糕點、蘇州名點、揚州細點。又如:《儒林外史•四二回》:「六老爺……叫去備一個『七簋兩點』的席。」

    15.燃;點燃。例如:點火。又如蘇軾《次韻定慧欽長老見寄八首》:「為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

    16.頷;不言而贊成之。例如《侯鯖錄》:「歐陽公(修)知貢舉,每遇考試卷,坐後常覺一朱衣人時復點頭,然後其文入格。」

    17.核對。例如:點卯、點名、點貨、點人馬。又如《水滸傳•一回》:「所有一應合屬公吏、衙將、都軍、監軍、馬步人等,盡來參拜,各呈手本,開報花名,高殿帥一一點過。」

    18.指定。例如:點菜、點戲。

    19.提示。例如《五燈會元》:「請師一點。」

    20.指;敲。例如《列仙傳•許遜》:「初為旌陽令,點石化金,以足連賦。」

 

    在生活中,信手拈來,「點」與我們真是密不可分。別小看這一丁「點」,細細深入,才發現原來這點與我們關係非凡,幾句話就會把「點」兒給帶上嘴邊,這其中有不少耐人尋味的學問在裡頭,我們不妨來探究之。

 

    當清晨醒來,很自然的第一句話就是「幾點了?」要起得晚,上學上班來不及,那就得全副武裝,什麼都得「快一點」;若起得早,則可以「慢點兒」來,然後東摸一點,西摸一點,最後還得「趕快點」,因為「快到點」了!

 

    一天之中,人們無時不在關注現在「幾點了」,然後按照鐘點行事,如沒這時間點,人們恐怕連辦事開會都不知如何「打點」了。而這一天當中忙裡忙外的,全不都在為著「這點」兒事在忙嗎?若沒有這時間點的約束,或許我們的生活會自在些,但心中要沒這點來依憑,恐怕就會亂到「極點」了。

 

    飯桌上,大家耳熟能詳的是,「來一點」嘗嘗看;「多吃點兒」難得呀;酒逢知己千杯少,來來「多喝點」;「慢點兒吃」時間有的是;「少來點」近日胃口不佳;不用「點太多」,夠吃就好;最後「再來點」,不行了都「到點了」,直到「點心」上場,這飯局也結束了。光是吃這「飯點」兒的用詞,就發揮到淋漓盡致,「點到位」的酒菜,則是賓主盡歡,皆大歡喜。

 

    外出搭乘交通工具,最怕的是車子「誤點」,飛機「晚點」,這一等都不知要「幾點」了; 過馬路還得「小心點兒」;外出時,媽媽反復叮嚀著要「早點回來」;送禮時,領導要求上下都要「打點好」;查詢資料,上網輕輕「一點」,包羅萬相的資料都可以查到。收到物品,也得核對「清點」一下數量;生意場中,也得常常想些「點子」,以增加「賣點」,創造人氣的「沸點」……總之,生活當中,「點點滴滴」實在都脫離不了這點兒。

 

    生活中,關懷的話語也免不了這「點」兒的「點綴」,雨天時開車得要「小心點」「慢點兒」;天涼時,「多穿點」,「多帶點」兒衣服;看到他人疲勞時一定說,別太累了,要「早點兒休息」;看人著急,總不免提醒「慢點」可別急;見人生氣憤怒時,總會勸著,「看開點,別往心裡去」。 

 

    會議中,主持人宣佈會議的「重點」,幾項「要點」,討論「幾點」,大家有備而來,厚厚的資料則是「一點又一點」。紀錄不能馬虎,「每一點」都要記好,會議進行到「第幾點」也需隨時提醒,好不容易會議終了,總結了「數點」,又「點撥」其中「關鍵點」,最後「再補充一點」,終於結束冗長的會議。

 

    點的靈活形容,也常令人拍案叫絕:如一筆「點到位」, 那真是「畫龍點睛之筆」;遇有疑惑,總要請教高人「指點迷津」;給人「留點餘地」,總是「點到為止」就好;二人默契十足,經常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相互點破」,點出「心坎點」;做人千萬不要「缺點」多多,背後常遭人「指指點點」,留下遺憾的「污點」;做事應當光明磊落,站穩「立足點」,千萬別學「點頭哈腰」迎合奉承;總之人應隨時「檢點」自己,學習做人處事應當處處「留意點」,以免後患無窮。

 

    人生自起點開始,一直到生命的終點,這一路程,無論千辛萬苦,我們一定都要守住人生的四個重點: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瞭解自己的優點,明白自己的缺點,千萬別迷失方向,陷入人生的盲點,要有與時俱進的觀點,少說點,多幹點,才能創造人生的新高點!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http://www.dfg.cn/big5/image/mryz-zt.gif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千百年来的风俗礼仪、社会结构、伦理道德、哲学思考、审美意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几乎都隐藏在一个个汉字对所要反映的事物的摩画、概括和美化之中。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 许嘉璐

    造成中华文化核心的是汉字,而且成为中国精神文明的旗帜。   ——国学大师饶宗颐《汉字五千年》

    我饶有兴趣地连续看了好几个晚七。这部纪录片虽然是讲汉字的演变过程,但联系中国的历史和考古发现,形象地说明了汉字对中国维持大一统的局面,以及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所起的巨大作用,很有说服力。对比其他文字的形成讲汉字的历史,视野开阔,知识性强,其中还穿插一些专家的谈话,使人感到亲切、活泼。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 袁行霈

     中华文化就是一个很大的圈,圆心无处不在,圆周无迹可寻,中文就是它的半径,中文走得越远,圆就越大。 ——台湾诗人余光中

    我们博大精深、灿烂无比的文化是建立在汉字基础上的,离开了汉字,我们民族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

 

 

 http://i.namipan.com/files/aa4a46fbfe36c433a4f75fcf245da8e94831037c6b1b0000e0f1/0/1.jpg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