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弹琴的风度

(2008-09-05 03:31:00)
标签:

杂谈

读书《霍洛维茨之夜》,有些好玩之处。霍洛维茨是出神入化的钢琴演奏家,我只是前些时间在网上偶然看他的演奏视频才知道的。他八十多岁时的演奏仍轻松自如,在快速的跨大八度的曲子中,只见双手舞动如鸟雀掠飞,敏捷得只见形影,不见清楚运指。最动人的地方在于,他从来形容端正,绝无多余表情和身体俯仰动作,而是全神贯注于表现音乐本身,而不是弹奏者神态。

不过,在他年轻时,他弹琴可是比较“暴烈”的。先抄一段文字:

在那个时期,霍洛维茨需要扔掉一切约束。一位正在崛起的演奏大师本能地知道,为了铸就大气的风格,他必须拥有大气的声音,即足以抵达音乐厅最远角落的大音。李斯特、鲁宾斯坦、陶西格和帕德雷夫斯基年轻时,别人总是管他们叫“鞭炮”。

海因里希·诺伊豪斯说:“我发现每一位超一流的演奏大师,尤其是在大音乐厅面向大量观众演奏的的大师,青年时代的某段时期总是非常喜欢噼里啪啦地重击、一鼓作气地猛弹。未来的超一流演奏大师似乎都是放荡不羁之辈。霍洛维茨十七八岁时更搞得你震耳欲聋,你简直不敢在小房间里听他弹琴。

有趣的是,弹钢琴可以重击猛弹,弹古琴却需平心静气,两者乐器不同、音色、表现能力不同,当然弹奏风格不可混同。我学弹古琴就犯了下指过重、急躁猛进的毛病,每次自己弹时不自知,到了老师跟前弹,每每被老师纠正说太快了、太重了,才得以暂时纠正,可是过后又犯,当是心气急躁所致。记得6月份在汉口古琴台的琴馆弹岭南派《鸥鹭忘机》,馆长先生当即指出弹得太快而不够沉稳大气。咱虽然学琴自娱就够了,但是急躁的毛病非改掉不可。

书中又写道:

霍洛维茨演奏的时候,双手以外的肌肉从来不动,他总是精力饱满,不事自我表现,台风和演奏风度俱为绝佳。

他的这种演奏风度倒是和古琴演奏的身姿神态要求一致,身姿端正简静,神态安详自若。看到时下有古琴演奏者喜欢摇头晃脑、前俯后仰,表情则一惊一乍,或作痛苦万分状,令观众也看得揪心。这不是正道。大部分60岁以上的琴家是坚守传统的,但是有些琴家的肢体语言太多,演奏崇尚暴烈,不少新的弹琴者跟学效仿,小范围内蔚然成风,也许并非美事。要知道,以刚烈、杀伐之声为典型特色的琴曲《广陵散》,也讲究要“武曲文弹”才得神髓。学琴当学得此种形态、风度才好。【By 陈标杰】(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北京旧日足迹
后一篇:“枭过鲎母”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