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世事 |
晚上坐公车,挤满了背着大包小包的外地人,在各种新闻渠道、手机短信都在报道铁路运输中断之下,一个个竟还执意赶往广州火车站,搭北上列车。今天的广州火车站至少滞留着20万人,铁路供电时断时续,且未来数天雪灾冻雨仍将来袭,这样的信息已经能比较通畅地广为大众所知,此时要回家,能否挤进密密实实的火车站广场都很难说,更遑论进站上车了。我问身旁的一位乘客,得知他要去湖南。这位老兄跟我年纪相仿,看外在应是职员一族,也颇活络,不至于闭塞。他也知道政府鼓励65%的人留在广东过年,但他仍坚持要回家,因为“在广州过年不好”。我说你有把握能上车吗,做好吃苦准备吗,带干粮了没有。他倒是乐观,说今天走不了,明天总能走得了吧,大不了再折回来。道理倒是没错,精神也可嘉,但就是顽固,不够开明:明摆着根本就无法在两天内搭上车的,何苦去折腾呢。
这位老兄其实折射出一个事实,尽管政府强调运力中断,但丝毫没有打消大部分人北上回家的念头,涌向火车站者反而更多了。前几天总理在长沙、广州承诺一定让大家都能回家,一下子让有所回落的回家意志又重新燃烧起来。可是即使在那时部分运力已恢复,但再度中断的威胁也是非常明显,雨雪正在再度来袭,引导外地朋友留在广东过年才是最为务实的。政府对此种大规模雨雪灾害的预警和应对机制看来既迟钝又脆弱,在危机处理上也显得不协调、前后失当,且存在部门间的利害分割。
在如此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下,不能回家过年也没太大关系吧,反而,硬要死心眼地去挤车,无疑为自己、为他人增添了更多的人道主义灾难。因受冻受饿而昏厥的人,据说每日都在数十人以上,消息灵通的朋友说也有体弱者死亡,并且,滞留人群的情绪已经数度失控,拥挤、踩踏事件都有。这几天夜晚气温低至5度,下着雨,人钻在被窝里尚喊太冷,在火车站广场滞留,人何以堪。
那么多人非拼着命也要回家不可,这也有着无可奈何之处。一方面,不排除大部分人不够冷静分析,尤其是工厂劳工的一类人,社交窄因而朋友少,能参谋的信息和判断也就有限,也不一定正确,一味儿只认死理,犟脾气,不识严酷时局。另一方面,按照制造业工厂的用工习惯,过年相等于劳工的辞工时期,过年即年度工期结束,大部分劳工过年后将换公司,因此他们在过年前会办好离厂、退租房的事儿;政府号召他们待在广东过年,但是他们大部分已失去了去处,于是只好拼命要回家。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不良内在问题,总会在公共危机中被集中、放大。滞留人员的人道主义灾难,既反映了贫富差距悬殊和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也暴露了我们的社会生活是多么贫乏、苍白,一方面所有人都在抱怨过年回家无所事事而无聊,或为四处奔走联络感情所累,另一方面却宁愿忍饥受冻、回家渺茫之下还要拼命去赌能否坐上火车。至于报纸上写有些大学生冒死翻雪山回家,他们理智的水平,跟他们受教育的程度太不相称了。
我们每个人都已经或将感到灾害带给社会的极度深寒。断电断粮是一方面,对经济生活的打击也是显著的。全国的直接损失已经达到数百亿元。这个数字看起来与我无关,但是比较直观的是,老家一些朋友的水果林如香蕉、番石榴等,因省外销路中断,弃置园中无人问津。一些工厂无法开工,因为电力不足,或零配件无法及时运输配置,如一些汽车公司、钢铁公司。可以预料的是,今后广东的劳工将更紧缺,经此一役,春节后愿意到广东工作的劳工肯定数量大跌,谁也不愿意一年一度回家的机会都冒着丧失的危险,且待遇一直没太多提高。中国制造业代表性地区之一的珠三角,长期以来所依赖的人口红利将很快衰减,地区竞争力的光彩消褪的速度也更快了。这一场灾难,实在是“很黄,很暴力”。【By 陈标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