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学琴 |
分类: 音乐 |
明末清初的张岱,学琴应该非常聪敏勤奋。他在《陶庵梦忆》记述,19岁跟琴家王侣鹅学琴,两年后跟另一位琴家王本吾学。跟王半年,“得二十余曲”,其中像雁落平沙、乌夜啼、梅花弄、高山流水等,都不易学;况且,这半年之内,他还学得“小曲十余种”,并举例如胡笳十八拍、普庵咒等(这些其实无论如何都不算“小曲”)。这就是说,在当时只能跟老师一对一、面对面地学弹情况下(课后又没现代录音录像可供时时跟弹),以半年时间之短,学得约40个曲子,若非悟性过人,断难做到。
2007年,我在广州跟老师学,每周一课,中间有事断过好几次课,至今学得不过五六个曲子,且全不属“大曲”之列。越是这样愚笨,越觉得张岱当时20岁出头的官家子弟,既要潜心苦读以取功名(至于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不在话下),又要结交名流、吟诗作对,这半年琴学的长进,除了勤奋之外,更显天资聪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