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出租车为什么讲价

(2007-05-08 13:45:59)
分类: 商业

    数年来一个不解的问题,终于从一位出租车司机那儿得到疑似正确的解答。

    为什么北京和广州的出租车,在晚上10点后的收费,一个是加价,一个是降价,完全相反?在北京那些年头,出租车在晚上10点(或10点半)后,计价器都会自动加上50%的空驶费,虽然觉得有些不接受,时间久了,也就无奈地习惯了。不惮以最善良的理解之同情来分析,觉得北京晚上夜生活不丰富(特别是冬天),出行的人少,出租车的活儿自然就少,可司机们得过生活呢。于是夜晚加价,类似补贴。

    可是,同样是晚上,广州的出租车却可以议价。你可以和司机商定,是按照打表金额打八折九折呢,还是不打表,直接出个价。去年以前,夜晚做出租车,只要愿意砍价,基本上都相当于打八九折。当然,都是那些路程较远、金额在30元以上的,砍价才有意思;打个十几块钱,肯定就不费砍价这个麻烦了。

    这就产生问题:为什么同是出租车行业,晚上的收费却完全相反,而且还都能被接受呢?

    这个问题,似乎是我在2003年来广州后就产生。在坐出租车时断续问过不少司机,此前都没有一个说得通的。

    前些天去黄埔,有位司机说得有些道理。事情还得采取逆推的思考方式。我在他提供的思路上再思考一番,大概得出一些答案。现在,广州出租车已经基本不打折了,最大的原因,是广州从元旦起禁摩,再也没有 “摩的”跟出租车抢生意了。以前,夜店门口、公车站旁,除了可以打车外,还有一溜儿摩的可以替代。一般来说,同样的距离,坐摩的价钱大约是出租车价钱的1/2(当然,交通危险性大些),价格差对出行者的坐车选择的影响还是挺大的。禁摩前,广州大约有10万辆摩的在跑生意。客人跟出租车司机砍价,司机要是态度强硬,他可能就转坐摩的了。这是所谓的买方市场。现在不同,少了摩的,出租车揽活的机会多了,出行人没有其它替代性的选择,只能打车,由不得他砍价。这是卖方市场,该出租车说话。广州媒体说,本地出租车上载率达到80%,即是说,客源已非常充裕,出租车除了上下客过渡之间的空驶外,没多少运力闲置。

    影响打车能否讲价的因素,不在出租车本身,而在于摩的。这是一个不错的启发。北京从来是没有摩的的,出租车整体没有行业上的竞争对手,就可以享受比较“人道主义”的补贴——夜晚多收的“空驶费”。以前的广州,摩的漫天飞,10万辆摩的和出租车抢食,出租车能不在价格上稍微低下头吗?广州禁摩已经5个月,司机说,现在说什么也不搭载讲价的乘客了。

    有趣的是,那位搭我去黄埔的司机,把另一个城市汕头也拉扯了进来。他说,广州为什么会兴起打车讲价的习惯,都是从汕头带起来的。这倒是新鲜,汕头怎么影响到广州打车的习惯呢?原来,他说,在汕头打车,几乎都是讲价的,不打表。

这是我有体会的。汕头出租车欺生,叫价要得老高,多少也是有所耳闻。我也领教过。尤其是从汕头机场出来,司机愣是坚持不打表,去澄海要80元,去汕头大学要100元,乘客怎么讲价也降不来多少。一趟车下来,价格比打表还贵。初来乍到的人,多半会为此窝火。

    可是司机们也有他们的理由。我近两年留意问过几个司机,听到的却是他们大倒苦水。首先说在机场欺客。虽说子不嫌母丑,可老家汕头确实经济实力不济,产业空心化、商贸不振、旅游乏力,客商少,整个潮汕地区就只有半民用半军用的一个机场在汕头,可客流连在机场等候的出租车都喂不饱。好不容易来了一个客,能不小砍一刀吗?所以,本地人都知道这个情况,打车是肯定要砍价的;并且本地也有大量的摩的穿行不息。于是形成习惯。

    这么说,汕头出租车就坏透了么?也不是。规则是市场潜移默化之下大家共同制定的,总有融通处。在汕头,除非确实舍得多花钱或者时间紧,客人们打车其实是和陌生人一起搭同一辆车的。所以,除非特别说明是不搭载别人(因而车费也高),司机都要顺路再带上客,能搭满最好。越是后上车的人,车费越便宜,因为只要顺路,司机多搭一个人几乎不需要增加成本,所谓边际成本递减。这样一来,花10块钱搭十几公里路的现象也多得很,乘客、司机都得益。这应该也是一种讲价、打折的形式。

   道理上说,行业规则是经过各方长期博弈、妥协而成的,打折与否,是出租车司机、乘客中最广泛部分的人都能默认和接受的显规则潜规则,其实是非常本地化的,移到别的地方可能就完全行不通或者不合理。

    我说那位出租车司机的答案是“疑似”正确,因为我不知道真正正确的解释是什么,而他提供的思路是我觉得最靠谱的。(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上海微风
后一篇:会面安可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