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3年前的“玲珑塔会议”

(2006-12-13 16:57:00)
分类: 世事

 

    不在北京,可能不容易体会在北京做事的一些“特色”。“自然之友”这样一个民间的环保机构,既不尖锐,也不高调,可它能立足下来,却是时时需要应对现实的“特色”。

    北京西三环航天桥是我好几年的窝的所在地。航天桥往西不到1公里,有个公园名“玲珑公园”,代表建筑是一座数公里外可见的塔,名“玲珑塔”。大约在2003年的一天,和几个同学在玲珑塔下游玩,打羽毛球。塔下应该是一片草地吧,不记得了。在此前十年,它的确是草地的。

    1993年6月5日,这一天在北京还是挺敏感的,6月初都是,公众场所的群体活动在这几年都挺忌讳的。偏偏就在玲珑塔下的草地上,围坐了多达40位知识分子,忧心忡忡地讨论中国的环境及未来。

13年前的“玲珑塔会议”

    “如果有警察来,我们就说在纪念世界环境日。”这些忧国忧民的人当然知道在这样的日子里聚在一起大谈国是,毕竟太过于显眼,于是都多了个心眼。不过,这一天确实是世界环境日。

    知识分子们都为北京严重的沙尘暴担忧,进而谈到未来,谈到国家前路。知识分子真是可爱的人,他们要为国家发展分忧,可是却有心无力。是啊,他们能做什么,既无大权,也没财富。讨论啊讨论,他们觉得,西方的NGO(非政府组织)在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何不也学着在成立一个NGO,做些对国家有用的事儿。

    虽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是,国家的大事,要“民间”来操什么心呢。况且,升斗小民不是随便就能做事的,一切都要有正式组织和机构。换句话说,要成立一个协会,得找到一个国家正式机构做婆家,挂靠在下面。“玲珑塔”会议的发起人之一梁从诫先生,身为政协委员,为此奔波了数月,在第二年的3月份,终于得以在中国文化书院这个机构属下新设一个分院,叫绿色文化书院,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自然之友。

    自然之友能做什么呢?做高端的环境研究?没这个能力和财力。做政府决策咨询?肯定没人理。做环境教育?对,通过宣教来让更多人提高认识,才是可行的做法。而且,遵循着身体力行的宗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自然之友是无为的。藏羚羊的保护中,自然之友做了很大贡献。其中,有一年,梁从诫先生给英国首相布莱尔写了封信,告诉他,藏羚羊绒在欧洲的黑市交易是导致藏羚羊濒危的罪魁祸首。没多久,布莱尔让政府取缔了伦敦的藏羚羊绒的黑市。类似的例子挺多的。

    每年,自然之友组织很多次支教,登山,观鸟,种树,赈灾,调研,宣教活动。

   13年了,自然之友在全国的会员基本保持在1000人左右,没有更多膨胀。似乎这是挺小的团体。事实上,任何一个非政府组织,加入的人数过多,反而树大招风,有害无益。特别是FL-G事件后,全国超过1000家的非政府机构消失了,能继续得以注册的机构所剩无几。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若不能继续存在,何谈得上改善社会呢。另外,自然之友在各地只能叫小组,不能叫分会。

这都是这家民间环保机构的政治智慧。士农工商官产学研,哪个不需讲求政治智慧呢?

    1993年6月5日这一天,这帮学者的玲珑塔会议并没有引来任何警察的过分敏感。不过,当天,北京城某地突起惊雷,电死了一个基层警察。当然,这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干的事儿。【By 陈标杰】(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