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化 |
别说写的时候紧张,就是写前的心理状态调整都显得很严肃。为了后天要交的一篇2000字的小文,我往往把今明两天的时间都占了,战战兢兢地如临大敌,吃饭喝茶聚会的活动统统推辞掉,以便有足够的时间来搜集资料、酝酿思路。而结果呢?
结果,两天的时间确实是呆在电脑前了,却迟迟酝酿不出思路,始终没有动手写半个字。干嘛去了?翻看新浪的垃圾新闻了。TMD的新浪。为什么不骂自己的把控能力不好呢?其实,骂了,而且是好多遍,还死性不改。为什么死性不改?
觉得大学考1000跑前,宿舍有同仁频频上洗手间。他说,想到长跑考试就紧张,就想上厕所。其他室友都同声附和。
我不怕长跑考试,但就是怕写东西。写时、写前都紧张,一紧张就,不是上洗手间哈,而是网上瞎翻网页,打发心里的烦乱。翻啊翻,严肃新闻看不进,无聊新闻凑合看,而时间紧了,临了,眉头也随之紧锁。剪不断,理还乱,于是再骂新浪。骂完,打开Word文档敲进第一个字,额头、后背隐约汗涔涔。
要是把写作的紧张状态表现到字里行间,那可就糟糕了。从容而娓娓道来,始终是写好文章的不二法门。《Fortune》、《Business Week》这些商业文章的操作高手,即使是在写激烈的商业争夺,仍然显得闲庭信步。茨威格写滑铁卢战役,人物刻画跃然纸上,心里描摹细致(看我这两句多么八股化),看得人手心发汗,可谓写人、记事的样板。若不是对事件了然于胸,不是洒脱自信的神气,怎能布下慑动人心的篇章?
几个小时前,我刚如临大敌般地写完4000字不久,敝帚自珍的臭美还挺不住半小时,自信心就被淋上一盆冷水。当我发现我写的一句话往往要分两行排版的时候,我知道,完了,谁会喜欢看这么罗里八嗦的文章。人说话时都懂得长话短说,难道文章里故作深沉的长句会让人喜欢吗?一直觉得,必须在句子里尽量多融入些信息量,这并没错,可是,却造出一堆转弯抹角的定语、形容词、状语出来,谁看谁不耐烦。
连简洁地表情达意都无法做到,这文字还怎么玩下去。
白话文始自民国时期。那时,好的文章看上去是白话文,骨子里却是古典诗词曲赋的余辉。句子短而精,字少而韵长,干净隽秀。胸无点墨,看这些白话美文,徒生羡慕而不能及。
所能入手去做的,便是先砍长句为短句,砍,砍,往死里砍。再写不好,岂不是误了时光,伤了神气,枉错过几多良辰美景。文字,岂非关天的大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