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琴旧楼深宅里,旨酒疲倦听雨声

(2006-03-26 21:32:10)
分类: 音乐

阴雨十日。下午,广东古琴研究会在海珠区博物馆雅集,我跑去玩。听来听去,琴声小雨点大。

第一次听广州的古琴雅集。所有的琴友我都不认识。来者约20人,多为广东古琴研究会会长谢导秀老师的弟子。雅集只作演奏交流,不作讲座,这一点无法跟北京古琴雅集比。北京古琴雅集是杨青老师在组织,每次邀请古琴或相关艺术领域的高人作专题讲座,而后才是琴友自由上台演奏。每月一次雅集,参加的琴友一百多人,茶馆现场无不满座。北京地利人和皆备,高人云集,资源确非别处可比。

演奏开始,就我观察,大概只有三位琴友习琴有些时日,演奏较为流畅自如。琴友方华第一个演奏,曲目是《阳春》,他说可以演奏《西麓堂琴统》和《神奇秘谱》两个版本,众人请其自己选择。我有《阳春》曲子只是没听过,不知他演奏的是什么版本。另外一位琴友演奏《渔樵问答》,一曲下来,走弦方正,节奏有度,神情自若,观之可喜。一位弹《鸥鹭忘机》,也是不错。终场前,一位琴友奏《忆故人》,泛音清冽,吟猱精准,“空山思故人”的悱恻情意尽出于指下,乐音颇跟熟听的名家录音神似。

上台演奏的琴友约10人,竟有四位演奏的曲目都是《阳关三叠》,其中三位,因为都是初学者的缘故,演奏得都不大流畅,手指紧张僵直,点按犹豫,我看得投入,竟暗暗为其担心。想来,去年初我受老师启蒙开始学指法时的紧张、愚钝,比别人还要让老师费心得多。

今日看雅集,于别人的演奏中获取些许信心,也在跟他们的比照中映出我的缺点。比如,雅集是自愿自由上台演奏,我就不敢。我觉得上去演奏除了练胆子之外,于琴技并无长进之处;而我学琴,料是没有、也不期望大庭广众下的演奏,斗室内自得其乐足矣,何需练上场的胆子。呵呵,这像是自我解嘲。

谢导秀老师偶尔为他的弟子们吹箫伴奏,没有示范弹琴。我本来想一睹更多高手风采的,期望颇落空了。

而琴友四弹《阳关三叠》,更把我听惨了。这个曲子,主题音是一段表现故人旨酒饯别、黯然伤神的乐音,在全曲中重奏三次,所以叫“三叠”。四人此曲弹奏四次,便是这段离愁乐音十二次的重章复唱,把人的心都给听碎了,更是听腻味了,严重审美疲劳,霎时全无心绪,侧耳听那屋顶屋檐大滴的雨声。

雅集场所名海珠博物馆,也是邓世昌纪念馆,主体是邓世昌的故居。建筑是典型的岭南宅院,有间有厅有廊有院,中庭植树种花,后院花木错落,水井尚存。整体上看,场面比陈家祠略微小些,式样却是同宗同源的,更比陈家祠多了后院花木亭水的家居生活情趣。只是偏处宝岗中路的里巷当中,不及陈家祠用作游览的声名。便是这样,这所院落所保存的岭南民居的建筑和生活情状,我觉得比陈家祠更原生态,更有趣味。(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