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四月古琴雅集

(2005-11-11 17:03:35)
分类: 音乐
    早上到马甸桥的怡清泉茶艺馆参加古琴雅集。今天是盛会,龚一老师从上海来。我850分到的时候,茶馆已经有20多位朋友到场,老师一早就忙着在筹划,不时走动。边上的座位有一位亮眼的女孩,其男朋友抱着一张琴,不像别的朋友那样把琴放在地上或者斜倚在什么东西旁,很郑重的样子。女孩的身边是一位戴墨镜的老太太,不大爱说话,安静地坐着,偶尔和女孩有简短的交流。我想,她或许是喜欢古琴的一位普通老太太吧。
    临近9点半,现场座位已经坐满了,几个我知道的人陆续到来,穿着演出服装,如徐波、张萍等;李燕则背着琴进来。老师取出王鹏的5万元的仿断纹仲尼琴放置在琴桌上,开始调音,指着漂亮女孩对大家说,她是王迪老师的高徒傅蓉(音),将演奏《潇湘水云》;王迪老师今天也抱病来参加了。我心里咯噔一下,原来戴墨镜的老太太就是一直不曾见过的王迪老师呀。在印象中,王迪老师就是不到30岁的样子,她和管平湖前辈校对琴谱的那张照片已经成为50年代琴界的重要史料。这张照片我的电脑上存有,尽管知道时光荏苒,然而那位印象中的王迪已经被眼前的老太太代替了,还是感到一丝震撼。古琴历久,琴人易老,向来就是如此!琴界中声名远扬的老琴家大部分已经作古,龚一、李祥霆老师等现在的老琴家只是50年代古琴盛世中的后生而已。本来要上前问候王迪老师一下,顺便问她为什么她一直没有出版唱片。作为管平湖先生的嫡传弟子,她的唱片资料似乎大家都没有见到。不过因为她很淡定地坐着,而且抱病在身,不便打扰,于是作罢。她似乎只培养女传人,傅蓉加上在加拿大的乔珊,我知道这两位都是王迪的嫡传弟子。
    825分,环顾周围,茶馆已经被挤得水泄不通。此前,老师在网上预告,龚一老师来北京的机会难得,要讲“忆故人”,而李祥霆老师也会过来相筹。这两位是目前上海、北京的琴界北斗,所以琴人莫不翘首以盼。大胡子的斫琴家王鹏来了,白头发的田双琨也在;青年琴家贾建军、张子盛来了,83岁的老琴家陈阅聪则是雅集常客,也倚在椅背上跟老师问候。老师还带来一个在中医药大学上学的美国小伙子,瘦高个,还挺腼腆的,跟老师学过三次课,今天要演奏一个曲子。
    看看时间将近,老师请出龚一老师,向大家介绍活动安排。这当儿,龚一做好抚琴姿态,恬淡地等着因马拉松比赛而被堵在路上的李祥霆老师。过一会儿老师到场,老师致意后便开讲。正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两位琴家以琴相筹,也是佳话。
    在座还有一位年青的道长。老 师演讲弹奏后是琴友的演奏时间,傅蓉、张子盛、贾建军等轮番上场,技法精熟自不必说。我仔细观察诸位琴家的左手按弦,基本都是叠指,从演奏角度来看这对于 增强无名指的运指力度和稳定性是有很大作用的,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古人要强调“用指不叠”才是正统。叠指中,以傅蓉为最,她几乎把食指中指无名指都粘在一 块,形成一个指板。自此,我的疑惑就解开了,不应拘泥于古人,叠指是基本的一种要领。有趣的是那位美国朋友,尽管湘江怨弹的比较羞涩,然而态度极其端正入 味,结束后向大家报以一笑,大家回以热烈掌声。老师有意安排他的几个不超过15岁 的学生练练场胆,其中去年大赛非职业组金奖的肖硕小朋友竟然奏出《大胡笳》,另一个小男孩居然奏出《广陵散》!这两个曲子都是超过20分钟的高深的大操, 而现在连小孩都从容奏出,可见古琴也并非神秘、高不可攀之物。这些不谙世事的小孩奏出具有深刻历史意味的曲子,未来的琴家一定就从他们中间产生,这是毋庸 置疑的。这一方面令人惊叹,一方面也说明古琴已越来越文人化、室内化,琴人早已远离这些琴曲当初的创作场景和历史情景,身心的体验在古琴演奏中退居次要地 位,演奏纯粹变成一种技巧了。幸抑或不幸,很难定论。不过,老师说,古琴演奏一定要奏多于演,要 “技”先于 “意”。雅集直到12点多才结束,是一场盛宴。屁股都坐疼了。

2005/4/10
(本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