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0后文学大展之叶临之

(2014-07-08 11:49:20)
分类: 创作与评论80后文学大展

80后文学大展之叶临之

 

谢有顺  李德南

《创作与评论》2014年第7

 

在最近有关“80后”文学的研究文章中,关于这一代作家的认识,似乎在悄然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批评家开始意识到,这一代人的写作在逐渐变得多样,认为其中蕴含着重要的生长力量,而“80后”作家作为个体的意义也逐渐得到关注。

本期的“新锐”栏目想要推出的作家是叶临之。他生于1984年,曾留学日本,现在杭州某高校任教。作为一位从2000年前后开始文学创作的青年作家,叶临之主要以小说和诗歌作为个人的发声方式,其作品先后发表于《上海文学》《山花》《天涯》《文学界》《诗选刊》《星星》《诗歌月刊》等刊物。他的小说题材广泛,叙事细腻,手法多样。这使得他像是一位写作领域的游牧者,自由,散漫,而事实上,他也有自己持续用力的所在,那就是对历史问题的用心。这也使得他在“80后”这代作家中有其独特的一面。

本期刊发的《唐松的艾叶》这一小说,是一个“警察故事”。张丽军、乔宏智合作的《不可错过的好戏:生活隐秘的逻辑和内在悖论》一文,是对这一小说的细读。在他们看来,叶临之主要试图从基层片警唐松在工作和爱情发生冲突的困境入手,“从一个侧面更深广地呈现出新世纪文化语境下警察等独特职业群体在职业需求与人性需求、社会性存在与个体性存在、精神性异化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间的复杂性精神境遇。可贵的是,叶临之没有简单的肯定或是否定,而是在一步步地叙事深入中,向我们昭示出了属于唐松、老柯和冯敏等个人的,也是属于一个时代的隐秘的生活逻辑及其内在悖论。”他们在文章中还详细分析了唐松、小冯和老柯这三个人物的形象及其意义,还有对片警日常工作场景的展现在文本中所承担的功能,认为“《唐宋的艾叶》呈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思考,其对片警工作和情感状态的刻画与以往的同题材作品是不同的。没有惊心动魄和刀光剑影,也没有关爱老人、儿童等邻里亲情的温馨,更没有刻意进行英雄形象的塑造和赞美崇高,反而是写出了一些我们感到陌生的事情。如对老柯这样略有些极端的老民警形象的塑造,对抓赌、抓娼这样法律明文规定的违法行为的有限度的热情,对人民生活安定团结和自己作为警察存在的意义之间矛盾的纠葛等等。这样的生活或许是更加贴近片警生活真实的。”

在《待写的中国访谈》一文中,冯雷首先对叶临之的创作主题进行了简单的概括:“他的作品中既有以’文革’为背景的历史省思,又有对当下底层生活的细腻体察,他一面低回地叙说着农村的人情冷暖,一面又耐心地倾听着城市男女复杂的心灵私语,甚至还关心着海外留学生的生活遭遇。”冯雷在文中还具体分析了叶临之的乡土叙事、城市书写的特点,认为叶临之的小说充满对卑微人性的关怀。除了小说评论,诗歌研究是冯雷的另一重要研究领域,他对叶临之一些小说文本的解读,也和以往的诗歌评论一样,善于从细微处入手,颇有见地和新意。

 

 

2014-7目录(创作与评论)

新锐
主持人语  谢有顺 李德南
唐松的艾叶(短篇小说)  叶临之
不可错过的好戏:生活隐秘的逻辑和内在悖论
——读叶临之的《唐松的艾叶》 张丽军  乔宏智
待写的中国访谈——论叶临之的小说  冯雷
现场
圆满(中篇小说) 廖静仁
意象资江  魂系自觉——廖静仁访谈录  刘绪义
大胡子小记  谢子元
从自然的资水到文化的资水——读廖静仁的小说  李鲁平
小说
无人埋葬(中篇小说) 邱贵平 
比肩而立(短篇小说) 聂鑫森
荒诞时代(短篇小说) 崔立
五月诗会
背影 倒影  于人 
袁雪蕾的诗  袁雪蕾  
漫笔
故局物语  曾强
湖南清绝地  范亚湘
吟罢低眉无写处  许艳文 
长夜  郭蓓     
艺苑
作为表述方式的写生  吴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