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苹果掉下来》序一

(2007-03-10 10:20:39)
分类: 途中之镜(自述与他评)
 

 

周水涛

 

经常审读汉语言专业的学生的创作文稿,在拿到政法系学生李德南的文稿时,我心中疑问颇多:学政法的学生写出的文学作品会是什么样子?饭后顺手拿过一篇作品率性而读,我很快就被作者的立意和文笔捕获了。读完小说《后伊甸园神话》,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电话,邀请李德南前来交谈。在随后的一个月中,审读和交谈交替进行。

李德南的文稿有三种东西吸引了我。

一是纯正的品位。在当下的“校园文学”中,不乏“前卫”之作,有些作品从立意到文笔都“post”(“后”)到令人难以接受的地步,但李德南的作品给人的感觉是文格雅正,文笔沉实。《后伊甸园神话》、《蝴蝶飞不过沧海》等与性爱相关的小说隐含着对当今都市生活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批判。《年轻的瘀伤》、《梦里雪花》等诗歌以一种理性精神对待爱情。《捡苹果手记》系列随笔在记叙生活的感悟时,融进了对人生的哲理性思索。显而易见,在文集的小说、诗歌、随笔中蕴含着一种精英意识。这种精英意识主要表现为对真善美的执意追求。《后伊甸园神话》的创作指向之一就是谴责当代人在情爱上的用情不一。诗歌《寓言》在揭示“真理”的可悲处境时,对一种社会现象或社会规律进行了哲理性的思考:与邪恶结伴的真理最终会击倒真正的真理。《甄修嘉正传》表达了对下层平民人生的理解和对弱小者的同情。《猫》、《狗》等具有“随记”性质的散文在表达因曲解动物、未善待动物所致的遗憾的同时,指责了“人类中心主义”。《锡兰河往事》等具有家谱性的小说流露出作者对美好人伦、高尚人格、美好人性的向往。不同文体作品中所共通的东西——沉思、忧虑、赞美、怀疑——使我感到惊讶:这些比较深沉的思考,这些相当成熟的情感当真出于一个二十三岁的年轻人的情怀?

二是青春气息。强烈的精英意识并没有屏蔽作品的青春气息。《梦里雪花》、《错过》等歌咏爱情的诗作有着一般的校园文学的青春浪漫,但我认为本书作品的青春气息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青春的忧虑、孤独与感伤。《神女峰》顺延了舒婷的情思,渲染着青春的忧伤;《困境》、《在路上》等诗作书写一种青春的困惑与迷茫;《致命病毒》等同时具有小说、散文文体特征的作品咀嚼着爱情的苦涩。整个文集的全部作品中都渗透着难以排遣的、只有青春期才有的孤独、冷寂——这种孤独与冷寂有时显露出戴望舒《雨巷》的凄迷;有时表现为郁达夫“自传小说”的冷漠,有时显露为艾略特《荒原》的孤寂……青春的忧虑、青春的孤独、青春的感伤都透露出一种悲怆美,但这种悲怆美往往被作品的理性质素冲淡。值得格外注意的是作品的青春气息还通过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式表现出来:作者试图囊括生活、穿透生活时显露出来的那种只有年轻人才有的“野心”或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勇气,以及那种最终无法囊括、无力完全穿透生活的稚嫩。

三是作品的艺术探索精神。我认为,这种探索精神有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对作品的内在意蕴的精心建构。这一建构朝两个方面延伸。第一是对人生、社会的哲理性思考。作者意欲从宏观角度高屋建瓴地俯瞰人生,探索人生真谛,发掘社会发展的规律;自然,他的雄心无可回避地受到了他的人生经历的制肘,但他的哲学素养使得他摆脱了困境——“哲学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他生活阅历的不足。第二是在现有经典性作品的立意上的拓展。《后伊甸园神话》、《后现代主义神话》、《神女峰》、《关于鱼化石的寓言》等作品或借用框架,或拓展、改造隐喻,在“根作品”的基础生发、开拓,建构出“根作品”前所未有的种种意向。作者艺术探索的第二层面是艺术“形式”方面的尝试。《后伊甸园神话》从意蕴到表现手法都具有“后现代”韵味。“我”在火车上先后与四个女性为伴的描写融反讽、隐喻、调侃、黑色幽默于一体,而作者对于老刀的故事情节与“我”的经历不谋而合的情节设计,既透露出作者对“元小说”叙事方式的借鉴,又流露出作者对《等待戈多》等现代主义作品的立意的心仪。《后现代主义神话》同时具有传统的“流浪汉小说”和现代的“追寻精神家园”的作品的艺术特征。《蝴蝶飞不过沧海》等作品的“叙述冷漠”显示出明显的“后现代”色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有意在文体上创新。《后伊甸园神话》、《蝴蝶飞不过沧海》等小说有着明显的散文化、散文诗化倾向;《甄修嘉正传》、《锡兰河往事》、《致命病毒》、《为什么我不可以游泳》等作品同时具有小说和散文的特征。文体的“杂交”加大了文本的信息容量,增加了表述的震撼力和感染力,作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当然,李德南毕竟还只有二十三岁,因此,我们在肯定他的成就之际不可忽略他的稚嫩。通过交谈我了解到:作品的某些闪光之处并非作者有意为之。固然,古今中外有许多成功之作、传世之作并非作者有意为之,但从文艺创作的一般规律看、从当下文艺不断超越自身的发展趋势看,一件率性而作、无意得之的成功之作和一件有意为之、刻意为之的成功之作,二者所折射、所反映出的创作主体的素质水平是存在差异的。我认为,如果两件作品取得了同等的成功,有意为之的成功之作比妙手偶得、无意为之的成功之作具有更大的价值。我们看重艺术创作的顿悟、天赋与灵感,但我们更看重由锱铢积累而成的深厚艺术功底。因此,我认为,李德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相信,只要他持之以恒,不断前行,他一定能在当代文坛上开辟出自己的一席之地——他的起点已经预示了他的成功。

我,为我所在的学校有这样勤奋而聪颖的学生而自豪,也为我能为这样优秀的学生作品作序而骄傲!

                               

 

           (作者简介:周水涛,文学博士,湖北孝感学院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他为什么流浪
后一篇:童话的眺望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