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支招:普通投资者辨别股市传闻真假有秘笈

(2009-11-24 11:32:58)
标签:

辨别传闻

筛选消息

财经

专家借你一双慧眼 

在消息中去伪存真

 

       传闻满天飞,消息如牛毛。

       的确,身处股场,林林总总、真假难辨的消息时时充斥着我们的耳目,稍不留神就很有可能陷入假消息的误区,而如何筛排消息并能从中去伪存真则成为了股民必备的一项能力。然而,在不久前本报刚刚开展的“今晚·股民投资质量深度调查”问卷活动中,我们发现73%的股民自评对于信息的排查能力较差;16%的人认为自己能够对所获信息进行筛选;而只有区区11%的人认为能够正确而熟练地过滤并利用信息。

       那么,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如何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信息过滤?又如何进一步提高信息的排查分辨能力?这其中有哪些技巧与方法呢?本期,记者邀请到四位业界专家,分别从不同角度为大家解惑支招。

 

李锋:三大实用技巧有助于第一时间进行消息过滤

(著名证券分析师、天津市政协之友老委员高级理财顾问、今晚股民学校高级班主讲人)

 

       作为今晚股民学校高级班的主讲人,李锋接触过众多投资者,发现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曾有过被所谓的小道消息欺骗套牢的经历,甚至还有股民总结出股市中的“听消息赔钱法则”。的确,股票市场上消息满天飞,几乎人人都有消息,人人都传播消息。很多投资人四处打探消息,并以此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到头来结果几乎都是赔钱。而且,往往消息来源越“可靠”,赔的钱就会越多,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即投资人敢于重仓买入,同时个别庄家也正是靠向有钱人散布“绝密消息”来完成出货过程。

       在李锋看来,投资者十分有必要练就一双火眼,以便第一时间看穿消息背后的真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锋大体将辨别技巧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投资者要注意消息本身的发布源头是否具有权威性,也就是说是否具有一定的授权发布资格与评级。通常情况下,三大证券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及国内的几大门户网站(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中财网等)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事实上,任何一个重组消息都需要经过多重核准手续,看其是否合乎相关法规及政策,并不依上市公司的意愿为转移,如果只是上市公司的一厢情愿并不代表就一定能转变成确实的消息。对此,我们可以透过上市公司的发言来揣测公司是否已将消息报批了证监会相关部门进行审议。

    其次,投资者应尽可能地隔绝掉来路混杂的消息。譬如我们经常会看到某些投资公司网站、私人博客、财经论坛上所发布的一些冠以“独家”、“绝密”字样的消息,多数普通投资者对于这些消息的真实性无从考证,虽说其中不一定没有真消息,但如果投资者对于消息的常识性没有充分的认识,还是不建议听信。举个例子,我们通常会看到不少传闻中称“某某上市公司与某外资机构有合作意向”,对于类似消息事实上是比较复杂的,因为有的行业是不允许与外资机构进行合作的。投资者应注意,不少此类消息都具有一定的煽动性,倘若没有十分详细的介绍更多的是虚假不实的。

第三,投资者要参考技术上的位置。如果某个利好消息是在个股升幅过大之后出来的,很可能“利好出尽是利空”,即便消息是真的也应尽量回避,因为时机不对。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投资者要对介入后的风险与收益进行综合分析,而不仅仅是辨别消息的真伪。

 

张朋:建议多学基本分析  莫被数据表象所迷惑

(浙商证券天津营业部高级理财经理、今晚股民学校初级班主讲人)

 

       “其实这个题目较大,毕竟不同投资者的知识结构、能力、资产等等因素大相径庭,我在此主要从普通投资者的角度出发来谈谈如何挖掘有效信息。首先来看挖掘有效信息的基础有哪些?在我看来,有三点是要意识到的:首先,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普通投资者很容易在信息的汪洋中迷失,因此要养成适度定量搜集的习惯,建立相对固定科学的信息收集总结渠道。切忌在电脑屏幕前天马行空的浏览,一方面浪费时间经历,另一方面在海量信息面前容易影响判断,须知,获取信息的目的是让信息为我们服务,而不是让信息驾驭我们。其次,我们升华一下,将哲学中的方法论‘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入我们平时对信息的理解。事实上,我们平日看到的消息可以说多是表象或注水的,能反映实质内容的信息往往需要利用专业的知识、眼光、经验去认识,如果缺乏这种‘专业水平’,那至少要经常保持一种怀疑的态度。最后,我建议投资者多学一点宏观经济及上市公司的基本分析,能更准确的理解一些客观数据。”

       张朋进而举了个简单的例子,他说:“我曾接触的一位客户某日兴奋地告诉身旁诸君某只股票当日公布的年报业绩高达1元之多,无论同比还是环比都算巨幅增长了,可大胆介入。而从基本财务分析来看,这位朋友明显忽视了其阶段收益实则来自资产出售而非主营收入,其实际业绩仍然亏损的事实。而由此带来的估值吸引力显然是不科学的。因此,投资者平日学一点宏观经济及上市公司的基本分析,没有很大难度,但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准确理解一些客观数据。”

 

朱智宏:须本着“一看、二慢、三通过”原则

(和融期货经纪有限责任公司市场部经理)

      

       众所周知,市场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法则”,即股票市场里的信息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对称的,因为普通投资者不可能比上市公司的总经理、财务总监、董事长的亲戚更早知道有关影响股票价格的重大信息。内幕交易虽然是法律严格禁止的,但是永远杜绝不了,根本缘由在于利益驱动。

     “我觉得普通投资者在面对来路多且相对复杂的各类消息时,不要轻易就冲动地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应该先打上一个问号,本着‘一看、二慢、三通过’的原则进行必要的核实,千万不要认为只要凭借消息就能赚钱。”朱智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了“一看、二慢、三通过”的筛选策略

       在他看来,投资者身处各路小道消息满天飞的当今市场,确实需要编织一张过滤网,以筛排掉假消息。然而,当绝大多数投资者还不完全具备良好的筛选过滤能力时,最简单的方法是尽量减少消息的来源,力求消息渠道的权威性,譬如网站股友论坛等一些非正规性信息发布渠道所撰写的传闻、内幕等可以屏蔽不看。“之所以我要建议投资者‘一看、二慢、三通过’,是为了尽可能减少对于消息的盲从性,这个‘慢’本身就是一个检验的过程。事实上,很多消息在真正出来之后庄家早已进行了潜伏,所以我建议投资者平时可以多研究一些国家相关行业政策,对于一些未来有望成为热点的板块或龙头股不如提前进行布局潜伏,虽说这不会马上看到盈利,但相比于消息放出来之后再介入要更为稳妥。”

 

沈毅:若无时间精力研究消息  不如做好正确的投资计划

(泰达荷银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兼泰达荷银风险预算混合、泰达荷银集利债券基金的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沈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如果投资者对于五花八门的上市公司消息无从掌控,或者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分析验证,那么不如给自己建立一个正确的投资计划,毕竟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投资理财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财富的恒久增值,既然我们明确了这一大方向,既然我们多数人的专业知识水平还不足以短时间内练就出一双洞悉真假消息的火眼,那么就不要再去执着于挖掘消息。要知道,理财不是发财,理财是长期的财富管理。

    “我建议每个投资人,要做好如下三点,才能更好的管理自己的资产:第一,了解自己的需要。也就是说,应先认清自己理财的目的,买房、旅游还是养老等,然后再根据自己的需要确认自身可以承受的风险以及预期的收益,制定正确的投资计划。第二,要坚持长期纪律性投资。既然了解了自己的需要,那么就要坚持下去,虽说市场短期的波动比较大,但长期纪律性投资可以于无形中摊薄风险。第三,要进行资产配置。千万不要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譬如基金投资方面,要在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中根据自身的投资计划进行合理的配置,以便获得更好的财富管理收益。”沈毅如是说。

 (王诗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