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QDII产品损失惨重究竟原因在哪?

(2008-12-14 22:18:46)
标签:

诺亚财富

殷哲

qdii产品

财经

分类: CIRCLE●对话

【对话高端】

          

                         QDII产品损失惨重究竟原因在哪?

 

                                  本报记者  王诗文

 

       金融严冬之中,投资者战栗发抖,在银行利率重度下调、股市低迷、基金折损的当今市场,究竟用什么方式来“御寒”?身处金融危机所弥散开来的“寒气”中,我们在不断的检视中,又悟出了几分呢?怀揣着疑问,记者独家专访了诺亚财富管理中心董事/副总经理殷哲先生。

 

记者:金融寒冬之中,投资者不禁瑟瑟发抖,因为在银行利率重度下调、股市低迷、基金折损的当今市场,大家找不到合适的“御寒方式”。那么,究竟我们的钱放在哪里才安全呢?

殷哲:当前市场很多投资者都十分关心这一问题,也有很多人问到我关于现阶段资金如何打理的问题,但我觉得这很难笼统地去进行界定。从金融投资的角度来说,所谓的资产配置不单单是将资金分放于不同的“篮子”中,更要考虑到市场时机的选择和不同产品之间的关联度,与此同时还应兼顾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就是说,现阶段资金究竟放在哪里安全,对不同的投资者有不同的答案。譬如有些投资者能够承受的投资期限较长,可能是五年或者十年,这类投资者就可以适当进行长期资产的配置来抵抗经济周期的影响。从经济本身的走势来看曲线是向上的,即便现阶段出现下跌,以后也会再起来的,但时间究竟有多长还无法界定。这个时候,如果投资期限较长,资产配置的余地就会比较大,也就是说可以适当的考虑现阶段在底部建立一些仓位,甚至对于资金量比较宽裕的投资者可以做一些PE等中长期的投资。而如果你的资金量不是很大,投资期限也相对较短的话,将面临的选择余地会很小。可以说,现阶段一些固定收益类的产品比较紧俏,譬如一些银行理财产品和集合类信托产品。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通常信托产品的投资标的有股权质押、房地产抵押、政府基础设施项目等,不同的投资标的其风险的判定标准也是不同的,对于投资者来说,每种类型的产品都有可以值得投资的地方,关键是你对它的安全边际与风险控制的认同度到底在哪里。

记者:谈到安全边际与风险控制的认同度,不由得让我想到,去年的时候很多理财师在为客户进行投资组合时,常会说“将QDII加进组合分摊风险,将资金置放于不同的篮子里”,然而事实证明,这些QDII持有者损失惨重,甚至管理层也禁止金融机构再度发行新QDII产品。透过QDII“出海不利”,我们多半会怪罪于这场金融危机,但这其中究竟有没有我们自身的原因呢?

殷哲:可以说,导致QDII现如今的惨状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事实上,“QDII出海”本身这件事情是对的,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我们不可能永远固步自封,肯定会考虑全球化的投资,这对拓宽我们的投资渠道是非常有利的。但对于我们自身而言,因为不了解,因为这是一个新生事物,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会有做得不好之处,同时加之金融危机的影响,致使了持有者损失惨重。

   此外,再从投资的角度来看,首先投资者对于基础资产的挂钩并不是很明确,很多QDII购买者实际上对基础市场是不清楚的,他们并不理解金融产品本身的基础资产及其潜在的风险,但我们也不能全部怪罪于投资者,因为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毕竟是信息不对称的,同时他们更不是这方面的专家。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就是,金融机构在设计产品时是否真的了解有关产品的一切事项,是否真的将可能预见的风险与不确定因素告诉投资者,是否真的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帮助他们在配置产品了呢?譬如有些投资者在不清楚真实情况时便将资产全部配置了这些QDII类产品。因此,作为金融产品的销售者,充分阐释风险,并认真根据投资者自身的风险承受力及其资产状况、个人投资目标来合理地配置产品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提前规避掉“将产品售给了不合适的人”这一人为风险。

记者:对于一些金融产品的销售人员,他们的自身业绩很有可能与产品销售额挂钩,那么加强从业人员素质与相关纪律是否也是未来金融机构在进行管理时的重中之重呢?

殷哲:透过这次危机,我们需要对金融创新与金融营销进行深入的检视,其实这是件好事,不单单让投资者意识到了规避风险的重要,同时对于金融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投资纪律、投资方式等有更为严格的要求,虽说我们常说“买者自负”但“卖者”也依然是有责的。此外,金融产品只会在未来见证它的收益是否实现预期,因此金融产品后续的控管过程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说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比例与结构的动态调整,这才是资产配置的核心,从而保证投资者的收益率与风险度的不断匹配与平衡,我们不一定会“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但我们却可以通过不断的调整达到“买在次低点,卖在次高点”的投资效果。

记者:近些年,“第三方理财”几个字频频亮相于报端电视。据了解,第三方理财做得比较成功的只有美国,独立理财机构拥有60%的市场。而在中国内地,第三方理财仍然不成气候。那么,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未来中国是否会逐步迈向“第三方理财阶段”?这又是否是市场不断趋于成熟的标志之一呢?

殷哲:随着市场上更多样化金融服务机构的出现,将使目前传统银行、券商等单一独大的局面逐渐趋于均衡,对整个市场来说,可能会由于第三方理财机构的不断涌现,整个金融服务业将迎来一个挑战,同时会推动整个行业不断朝前迈进,市场不断地趋于成熟,这些独立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不代表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独立地分析客户的财务状况和理财需求,判断所需的投资工具,提供综合性的理财规划服务。目前在中国,专业的金融服务理财机构还很少,这尚是一个全新的模式,随着未来的发展,预计会愈来愈多。此外,随着这种第三方理财机构的不断出现,对于银行而言也会有新的创新,事实上在海外,银行只不过是个平台而已,但对于我们而言这还需要一个过程。

 

人物简介:

殷哲,现任职于诺亚财富管理中心  董事/副总经理

10年金融行业工作经验,是中国最早从事私人财富管理业务的理财师之一,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理财服务,在外汇、保险、基金、证券、房产、信托等方面都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很强的实战经验。殷哲先生是很多理财报纸杂志和财经网站的专栏作家,也是第一财经理财栏目的嘉宾。曾经任职于交通银行上海分行个人理财中心首批理财师、外汇产品经理;湘财证券私人金融总部诺亚财富管理中心副总经理;湘财证券私人金融总部副总经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