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无实质性利好出台 近期大盘依然维持波动
若出现实质性利好
很可能是开放融资融券
本报记者
王诗文
实习记者 王伟
众所期待的奥运行情在市场的遗憾声中收官,伴着持续萎靡的成交量投资者踏入了九月。针对目前传言四起的A股市场,观点也逐渐呈现两极分化,乐观者认为市场可能会出现绝地反击,相关实质性利好箭在弦上;而悲观者却认为市场很有可能还有一波下探,从近期新基金为寻找底部而迟迟未建仓或缓建仓的现实情况中便可嗅到三分。为此,记者专访了中融投资副总经理兰海先生,为投资者详细揭示当前市场的“投资密码”。
自奥运会隆重闭幕后,有关“后奥运行情能否如期而至”的议论充斥市场。从管理层最近出台的诸如提出推行“二次发售机制”以解决大小非解禁问题;强制上市公司提高分红比例,激励机构投资者树立中长线价值投资理念;提高上市公司再融资门槛,解决资金面问题;探讨取消征收红利税问题等政策,其中固然暗含着不少利多因素,也同时体现出管理层力求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完善市场,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建设,促进其良性发展的意图,虽说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投资者对后市的信心,但这些利多措施大都未进入实质性操作,不禁让人感觉如隔靴搔痒般,无法彻底激起市场的参与热情。那么,如果后市没有实质性利好出台的话,市场能否展开超跌反弹,还是依旧维持在现有区间波动呢?
兰海认为:“近期大盘最有可能维持在现有区间波动。虽然现在的政策面有所缓和和松动,规范性的利好不断出台,尤其是限制大小非减持,印花税下调。但是从总体上看,市场的反应不是很强烈。主要原因是:首先,国家的宏观政策面还是“维稳”的态势,至少近期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在这种大的政策环境下,上市公司的业绩明显受到了影响,大盘短期不会出现强势的反弹。其次,从盘面上看,市场整体的规模有所收缩,量能很小,增速逐步放缓。大型基金和债商机构基本上都是被动的增仓,选择一些防御性的指标股。”由此看来,在当前的点位下,市场尚未出现持续的放量,成交量也并没有呈现明显放大的趋势,投资者的表现还不活跃,观望气氛浓厚。
从眼下的市场利好看,更多的是属修补式的、温和的、改良的、期货式的利好,而并不是诸如暂停扩容、进一步限制大小非、融资融券、降低印花税率、建立平准基金入市等触及市场症结的实质性利好。投资者很关心的是,如果后市管理层有实质性的利好推出的话,这放出的“第一箭”最有可能的是什么?
在兰海看来,从当前的资金面来看,如果出现实质性的利好,那就应该是开放融资融券。他解释说:“所谓融资融券,就是指证券公司向投资者出借资金供其买入证券,或出借证券供其卖出的交易活动。融资可以放大操作规模,比如当你看好某只股票想大举介入而手中资金匮乏时就可以向券商借钱买股票,当股票上涨到目标价后,你可以卖出股票清偿借款;而融券则为你做空赚钱创造了条件,当你看跌某股时,你可以向券商借入该股,然后将其卖掉,等其下跌后你再买入该股票还给券商,从中获取差额。再者,融资融券的引入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盈利模式,打开了盈利多元化之门,融资使投资者可以在投资中借助杠杆,而融券可以使投资者在市场下跌的时候也能实现盈利,但目前关于融资融券政策细节还不是很完善,有待于进一步的补充。”
此外,对于后市,兰海认为,就当前的市场环境看,下行的空间不是很大,但在时间上还不好判断。“在量能没有放大的前提下,当前的投资者大都是顺势而为。短期之内可能出现技术性的反弹,但是盘面上没有明显的上升动力,总体上是一个弱市整理的局势,作为投资者要采取谨慎的态度,但是可以适当的关注一下近期市场的热点,如银行和地产板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