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一减"政策出台后,分红险的利率优势突然丧失,许多人以为分红险从此好景不在,但理财专家分析说----
分红险,"月光族"仍适宜
本报记者 王诗文
“我要退保!”王先生刚到保险公司,还未等落座,便开门见山吐出四个字。几经询问得知,由于8月15日起将执行减征利息税政策,届时银行一年期利率将超过目前银保产品的预定收益,因此王先生欲将资金向银行“搬家”。
无独有偶,记者从一些保险公司了解到,持王先生观点的投保人绝非一两个。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购买分红险的市场热情度不高,吸引力骤降。一些投保人纷纷要求退保,他们或是将资金转存银行,或是打上投连险的主意,更有个别“超前者”开始咨询起尚未推出的保险QDII产品来……那么,分红险产品从此真就风光不再,成为“弃儿”了吗?现阶段购买分红险是否不合时宜?后期在研发新的分红险产品时,是否会着重考虑将收益率提高呢?带着诸多疑问,记者进行了一次深度调查……
利率差优势不再 退保跟风销售难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一加一减”政策出台前,一年期存款名义利率为3.06%,扣除20%的利息税后实际利率为2.448%,显然呈“负利率”状态。而政策出台后,一年期存款的实际利率为3.1635%,较之前提高30%,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负利率”的状况。然而,这一数字已超过保险公司公布的分红类保险产品的预期收益2.5%。分红险产品与银行利率差优势一夜间消失。
于是乎,一贯偏爱逐利的投资者坚定选择“退保”。某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来,上门退保的投保人的确较往日增多,但也并非多到夸张的程度。在对退保人进行调查时,记者发现很多人当初是在银行购买的,当时工作人员并未对产品进行详细解释,当退保时才得知自己还要缴纳一笔退保费。“事实上,对产品的了解应当是决定购买前必做的功课,然而很多投保人直到退保时还未对产品全面了解,这很令人担忧。从近来的情况看,退保后,部分人投奔储蓄,也有部分人购买了投连险。但这其中也暗藏着同样的问题,如果对投连险产品不了解,待出现波动时不能承受而再次退保就更惨了。”业内人士对此深表担忧。对于退保费用,业内人士称,其与年限有很大关系,同时各公司的条款也不太一样。
一边是投保人跟风退保,而另一边却是销售人员“叫苦连天”,往日以“预定利率高于储蓄”作为“叫卖点”,而如今他们却难以找到合适理由以吸引投资者。
调控预期下
收益上限2.5%有望调高
此次“双率齐动”被业界认为是新一轮政策调控发力的信号弹,普遍认为的观点是:“组合拳”才只是刚刚开始,对于第三季度或者说下半年还有可能出台新政策。“若再度加息,如果分红险产品的预定收益2.5%不做出相应调整的话,银保渠道的分红产品必将遭受更大打击。”保险人士向记者袒露了心声。
对于分红险产品在政策出台后顷刻间的黯然失色,保险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称:“后期在研发新的分红险产品时,收益率是否提高,提高多少完全取决于监管部门的政策。在保监会尚未出台任何相关措施前,我们并不能推出相关新险种,而只能单方面激励营销人员,力求将影响减到最低。”多家保险公司均表示,目前尚未接到总部有关费率调整的通知。
据了解,对于预定利率调整的问题,目前保监会正在进行全面论证,此次加息和减税也会加快市场化进程,促使相关政策尽早出台,估计新的政策很有可能会将目前2.5%的收益上限进行调高。
此外,由于目前投连险基本不受加息影响,因此为吸引消费者目光,多家保险公司纷纷将重点放在投连险的新品上市方面,并力求在费用收取方面尽量压低。
分红险产品强制储蓄
眼下仅吸引少量“月光族”
那么,在与银行利率差优势消失的情况下,目前购买分红险是否不合时宜呢?与投连险相比,分红险更适合哪类人群购买呢?
“在我看来,分红险和投连险有点像乌龟和兔子,一个一直都在爬,只是速度比较慢,而另一个可能跑得快,但中间有可能去睡觉或去玩耍。这与客户的风险偏好有关。”业界理财师王亚虹为记者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将二者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如果不附加任何保障的话,目前情况下分红险产品的确吸引力不大,可能只会适合月光族,就是要强制把钱存下来。”记者随机询问了几位“月光人”,他们表示,从购买分红险那天起,就是为了能够节制一下开销,强制自己储蓄,而收益却被他们放在了次要的位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