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杆秤民间匠人沟岸村刘庆文邢吉发 |
分类: 镜里乾坤 |
1.
2.沟岸村59岁的刘庆文,曾经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杆秤匠。他20岁上就跟父亲刘福科学做杆秤。父亲活了87岁,今年春天刚刚去世。市场没有开放那会儿,他经常骑车驮着百十来斤的杆秤走村串户偷着卖杆秤,常去的地方有山西昔阳、元氏和栾城。那时候,一杆秤能卖4元钱。
3、做一把杆秤大约要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先选材,然后刨圆,之后还要用碱水浸泡,打磨,钉秤花等等。原本粗糙的一根木头在他手中渐渐变成笔直光滑的秤杆,待校验好刻度钉上秤花,一根秤杆就算基本完工了。
4、两脚规虽然简单,却是必备的工具。他说,做秤是一门精细的手艺,容不得半点马虎,稍有不慎,秤就会有偏差。做杆秤就是做良心,杆秤匠对职业很虔诚,从不因操作失误而让秤短斤少两。
6、钉星花首先需要用两脚规测量并标出刻度,之后按照标记的刻度用手工钻钻出每一个刻度,再在钻洞中以细铜丝嵌插而后割断、锤实,我们平常看到杆秤上闪闪发亮的就是铜丝的光芒。铜丝和银丝反光比较好,磨出来的秤星比较亮一点,不能用那种黑色,做秤的有讲究说,钉了那种黑丝做的就是黑心秤。
7、制作杆秤最好的木头是楠木,这个杆子不变形不裂。刘家现在还保存着一杆楠木老秤,刘家经常使用的木材是枣木和杏木。
13.和刘庆文的命运相同,石塔村也有一家祖传制作杆秤的人家,传到50岁的邢吉发手上已经是第四代了。过去,邢家的杆秤店铺就在县城那座古塔脚下。如今,邢吉发空有一门制作手艺,门店已经租出去了。
14、这是邢吉发的工作台,不少工具是祖传的。有搞收藏的想购买这些工具,邢吉发说:“给多少钱都不卖,拆了房也不舍这些东西,这可是传了几辈子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