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声宏紫阁_ra0
声宏紫阁_ra0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527
  • 关注人气:81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吃在赵州——洪秀全御厨所传的石塔烧饼

(2014-06-04 15:12:03)
标签:

小吃

非遗

赵州

石塔烧饼

分类: 赵州小吃

吃在赵州——

         洪秀全御厨所传的石塔烧饼

 

吃在赵州——洪秀全御厨所传的石塔烧饼

      这是一幢宋代的石塔,站在石塔脚下环顾四周,街面上遍布大大小小的烧饼店铺。这些店铺无一例外地打着“薛家烧饼”的字号,而且均以正宗标榜。即使您没来过赵州城,但只要沿着这里的街巷走一趟,瞭一眼看这些家家火爆的门店,也能猜出薛家烧饼是这里的特色小吃,而且气候了得。

     65岁的薛瑞杰,住在一条叫烧饼巷的巷子里。这条巷子里住的都是薛姓人家,家家户户以打烧饼为生,烧饼巷便是这样得名的。出烧饼巷,穿石桥大街,就是薛瑞杰的烧饼铺,这是一家百年老字号店铺,烧饼铺的牌匾上一副对联这样写道:“祖祖辈辈烘烤,世世代代传承。”这对联把店铺的历史和传承做了交代。薛瑞杰说,他居住的村子叫石塔村,薛家“石塔烧饼”与村子的取名皆与这座古塔有关。

    薛瑞杰原是省会石家庄一家饭店的面点师,退休后重操旧业继续经营这家百年老店。他们一家早晨五点便起床开始忙活,和面、制瓤、制坯、烤制,一直要忙五六个小时。制好的烧饼坯子要一炉接着一炉烤,屋里的坯子烤完了,手里的活才算忙完。薛瑞杰因为身体原因,已经不能够坐在油案前或烤炉前干力气活了,不时为老伴她们打打下手。到上午十点多钟,一盘盘色泽金黄的烧饼冒着香气摆满了货架子。这些刚出炉的新鲜烧饼正好迎来了第一批客人。薛家人顾不得喘息,又忙着招待进店来的主顾。

    过去,一角一个的烧饼已经涨到6角了,但仍供不应求。薛瑞杰向我们介绍:“赵州是旅游城市,游客特别多,烧饼有多少卖多少,打了一个上午的烧饼还不够一天卖。”

    赵州有三奇:石桥、烧饼、雪花梨。这是流行在当地的一句赞语。烧饼,无疑指的就是石塔油酥烧饼。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河北地方风味食谱》、《河北菜点大全》上,都能找到石塔烧饼的芳名。书中介绍这种美食,“色泽微黄、层次分明、质地酥软、味道咸香。由于用料考究,制作精细深受市场欢迎,1982年被定为河北省风味小吃。”石塔烧饼又叫石塔油酥烧饼,它是赵州独有的传统风味小吃,有150多年历史了。这款小吃是以精粉、黄米粉、驴油等配料精制而成,分咸、甜两种。咸的将芝麻撒粘于外皮之上;甜的则在饼心拌以红、白糖。其外观金黄,外酥内软,层薄如纸,香甜可口,吃时得用手捧,否则酥散难持。烧饼的用油十分考究,老辈人说“马油发涩,猪油发腻,牛油结块,驴油发酥”可见,此乃经验。当然,现在生活好了,人们不爱吃驴油了,打烧饼早就改用玉米油。放在从前,驴油可是平常百姓吃不起的,买得起驴油烧饼的,百分之八十是富人。

   优质的面粉,是保障烧饼口感的必要条件。赵县属东部季风气候区暖温带半湿润地区。良好的气候条件加之肥沃的土地,为小麦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每年30万吨左右的小麦,使优质面粉加工的资源源源不断。薛瑞杰的作坊里就储存着大量当地生产的优质面粉。

    石塔烧饼的制作说起来简单,就是将活好的面稍饧后上油案,擀成大片在抹上油酥,卷成长条状,揪剂子团窝茬口,擀成圆饼,在光面抹清水撒上麻仁入炉烘烤即可。然而实际操作起来却十分复杂。要经过和面、擀饼、擦瓤面、加糖、包圆、再擀饼、入吊炉、点红、入吊炉、翻三次、上两次油十几道工序。过去,打这种烧饼要用吊炉,将做好的生坯放入吊炉内烘烤,适时翻面、抹油,等烧饼两面烤至微黄色时才出炉。出炉算是最美的时刻了,炉内的烧饼金黄,爆起点点油花,屋内的香气四溢,面点师的用木铲飞快地将一个个圆圆的烧饼铲到木箱里,排列的整整齐齐,于是,循着香气奔来的食客就掏出了钱包,掌柜一边与食客寒暄,一边麻利地用草纸将烧饼卷成卷、递去,小小烧饼为人们带来过多少满足……

   由于使用吊炉产量低,难以满足市场供应,如今,石塔烧饼已经不再使用吊炉烤制,全部改为电烤箱。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老赵州人还是怀念早年间那种吊炉,人们难忘吊炉烧饼那种挑动味蕾的美好,更愿意享受吊炉那种温暖的情趣。

   我们《非遗赵州》摄制组在拍摄的时候,正巧石家庄市一对中年夫妇慕名来店里买烧饼,他们是自行车骑行爱好者,早晨花两个多小时从石家庄骑行过来,买烧饼用作早餐。买完烧饼又打听羊杂汤或是馄饨汤哪里有卖。店老板热心地为他们指点。用罢早餐,两口子在返回之前,特意到店里又买了几包烧饼,说是带给朋友们品尝。几乎同时,又有元氏县一家人开着农用三轮车买走30包烧饼,他们是买给年纪迈的父母吃的,“父母只听说过石塔烧饼,没有吃过,今天,我们一家特意从元氏赶来,买回去孝敬老人。”薛瑞杰一听,悄悄在一旁拾掇了半袋子烧饼递了过去。原来,店里有个规矩,只要是买烧饼孝敬老人,店老板就会无偿赠送烧饼以示敬意。

    我们从薛瑞杰口里也了解到不少薛家烧饼的故事。他告诉我们,过去薛家烧饼的配方及制作工艺是秘不示人的,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中外游客的大量涌入,薛家后人纷纷重操旧业,就连薛家女子出嫁后也把手艺带到婆家,使县城内相继出现50余家烧饼店铺,昔日的土炉子也换成了电烤箱,仅薛瑞杰的烧饼铺就有三台电烤箱,人歇马不歇地生产还常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在薛瑞杰家,我们发现了一张民国29年(1940年),当时的赵县公署签发的“良民证”,姓名薛老棉,大号薛群阳。照片上的老人和蔼慈祥。薛瑞杰说,这是我爷爷,当年就在石塔下开烧饼的店铺,时常担个烧饼架子到集市上去卖。已定居北京的孟澍森教授是赵县籍人。他在《赵州风味食品》一文里,对“石塔烧饼”有这样一段记述:“旧时,在石塔旁边有两间简易平房,那就是‘群阳家的烧饼店’了,那时,做烧饼的不止群阳一家,四个城门口都有烧饼店,四乡进城赶集的人,回去时,一定都买两包烧饼。但口味最佳,声誉最好的,还是群阳店里的油酥烧饼……”

    薛群阳老爷子当年卖烧饼用过的烧饼架子,就摆在薛瑞杰店铺里显眼的地方,他把这烧饼架子当成宝贝。我们说话功夫,店铺里涌进许多顾客,薛瑞杰更加兴奋,饶有兴致地说起了薛家烧饼的来历——  相传在清朝咸丰三年,太平军自柏乡攻入赵州城内,与清军在巷内激战时,有一太平军兵勇受重伤倒在了薛家大门口。薛家在城内是大户,颇讲礼仪,祖上怜其痛、爱其勇,便秘密救治在家。这一兵勇原是洪秀全的面点御厨,有打烧饼的绝活,便传于薛家,使这种太平天国国宴面点绝活变成了我们今天所品尝的薛家烧饼。

    愿这组照片能带给大家味蕾上亲情、人情与乡情的味道.

吃在赵州——洪秀全御厨所传的石塔烧饼
1、店里的女主人端着刚出炉的新鲜烧饼,瞧,她是不是有点像舌尖上的中国那经典笑容味道。


吃在赵州——洪秀全御厨所传的石塔烧饼
2、外酥内软,香气诱人的油酥烧饼。


吃在赵州——洪秀全御厨所传的石塔烧饼
3、烧饼店外就是国保文物——陀罗尼经幢(石塔),石塔烧饼或许由此得名。


吃在赵州——洪秀全御厨所传的石塔烧饼
4、烧饼坯子。


吃在赵州——洪秀全御厨所传的石塔烧饼
5、进炉前要浇上许多油。


吃在赵州——洪秀全御厨所传的石塔烧饼
6、用特制工具压制成型。


吃在赵州——洪秀全御厨所传的石塔烧饼
7、放入烤盘,准备入炉。


吃在赵州——洪秀全御厨所传的石塔烧饼
8、点上红更美观,关键是区别甜咸。


吃在赵州——洪秀全御厨所传的石塔烧饼
9、用特制工具压制成型。


吃在赵州——洪秀全御厨所传的石塔烧饼
10、门店也是作坊,现打现卖。


吃在赵州——洪秀全御厨所传的石塔烧饼
11、出炉的烧饼要包好包,每包5个。


吃在赵州——洪秀全御厨所传的石塔烧饼
12、这是店主薛瑞杰的爷爷早年间就打烧饼,这是他当年(1940年)良民证。


吃在赵州——洪秀全御厨所传的石塔烧饼
13、烧饼出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