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有不少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被就业”或者等待就业的过程中,毅然回到技校学技术。“毅然”两个字说明压力很大,毅力也很大。但毕竟走出去了,很好!
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老师,我有点儿窃喜。职业院校,包括技校一直有着不好的名声。职业学校被当作收容所,或者少管所,中考没有考上高中的一古脑全掳进来了,尽是些问题少年。即使是高等职业学院也只是三本或者大专,在重点大学或者次重点大学录取完毕后才轮到职业院校,是高考低分者的收容所。在国外,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是分开进行的,无所谓好坏;而在中国,一听到职业院校都暗暗摇头。
现在好了,连大学生都青睐职业学校了,则所有的职业学校老师都吁了一口气。我也是如此,尽管我校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大学生来“回炉”。
大学生“回炉”职业院校学技术至少说明这样几个问题:
大学生回归现实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是在天上,所谓天之骄子,为万人所瞩目,为万人所景仰。不愁吃,不愁喝,国家养着。这一部分人已经把握了各个要害部门,是各部门,各单位的中坚力量。现在的大学生也没有必要羡慕甚至妒忌,机缘巧合,经过文革洗劫,各个单位基本上没有什么人才了,特别需要人。而且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学得了比较实在,功底扎实。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培养和方法的学习。这是现在的大学生所缺乏的。
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增多了,也就不那么吃香了。但这时的大学生自我感觉仍然良好,尽管找工作有一定的难度,但还是能够找到,所以吊在半空中,不上不下。
最近几年就不一样了。大学疯狂扩招,疯狂收学费,疯狂地不管就业,使得大学生彻底地站在地上了,连鞋上的灰都来不及掸一下,就匆忙地去觅食了。他们终于明白落地的凤凰不如鸡,那干嘛不学学鸡,能够觅到食的鸡就是好鸡,甭管怎么去觅。
大学有问题
大学生毕业后不能找到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不能马上就业,至少说明大学的专业设置的教学有问题。首先是专业结构与社会需要相脱节,一些大学热衷于热门专业的建设,热衷于所谓重点学科建设,而没有考虑专业的社会需求以及饱和情况,其结果是培养的人才没有人要,而某些需要人才的岗位却招不到毕业生。另一个方面的问题就是现在的大学生专业知识实在不怎么样。现在的大学大家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除了外语国家统一考试,其他的专业课有几个在潜心学?反正是任课老师考试。而且偏重于理论而忽视操作,动手能力不强,而单位需要的是马上能够工作的人,没有人愿意花钱进行岗位前培训。所以有些单位宁愿要职业学校的学生。
职业院校不必妄自菲薄
职业院校有自己的长处。首先是专业设置贴近实际。船小好掉头,社会需要什么,就设置什么专业。然后是动手能力强。职业学校的实训课比较多,偏重于操作,学生毕业后,马上能够顶岗操作,所以深受社会欢迎。再一个方面就是职业院校的学生没有虚荣心,反正在底层,反正要动手,无所谓面子,所以往往比大学生更容易就业。
从大学生“回炉”就读职业学校来看,职业院校要有自信,要加强自身建设,加强教学管理。家有梧桐树 何愁凤不至。职业学校办好了,自然有更多的人来,包括大学生,甚至硕士、博士。
当然,大学生“回炉”读技校肯定是一种浪费。所以,最终的愿望是,不管什么学校,毕业后都能马上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