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么一大把年纪了,白眉白胡子白头发,还学人家少年冒充白马王子,骑着白马到处闲逛。你骑的可不是白马,而是青牛,这家伙慢腾腾的,能到哪儿?西边的世界不好玩,到处都是大漠戈壁,黄沙漫漫。回来吧!还是做图书馆馆长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吧。
我也骑着青牛来到函谷关,守关的士兵说那白胡子老头也骑着一模一样的青牛早走了,还拐走了他们的关令尹喜。士兵一边说着一边警惕地看着我的青牛,我忙说这青牛和老子的那一头是孪生的。士兵哦了一声。我问拐走关令尹喜是怎么一回事。士兵说那老头给尹喜写了一本书,叫什么《道德经》,尹喜欢喜得像捡到个宝似的,官也不做了,拽着青牛的尾巴跟着老子走了。我心中一凛,那果真是宝,你这蠢货!
拍打着青牛的屁股,一路追到大散关。大漠茫茫,不见老子的踪迹。守关的士兵看到我满头大汗,热心地替我擦了擦,叫我不要着急,回忆一下可有线索?
对,回忆一下。我心存感激,暗自说等找到老子,叫他给那士兵写一本《得道经》。
孔子问礼
线索要从孔子说起。老子在周朝当图书馆馆长的时候,孔子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小辈。馆长好歹也是个部长级别的,孔子无缘也无资格见到老子。
孔子一心想学周礼。所谓周礼,无非是生老病死,祭祀大典诸方面的一些礼仪规定。虽然自夏至周已经历经三个朝代,然而,人仍然像未开化似的,坐没有个坐像,吃没个吃像。一上酒席就喝醉,一喝醉就打架。村长的坐的车比省长还气派,西门大官人的老子死了尸骨未寒,他就到窑子里厮混,按照周礼他应当守孝三年!太不成体统了。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在孔子的心中油然而生。但是,他对周礼却是一知半解。
凑巧,老子遭人诬陷,被免了馆长职务,赋闲在家,四处游荡。这一天来到鲁国,正巧一个老朋友去世了。老子精通周礼,大家就请他主持丧礼。
鲁是孔子的地盘。正好孔子也来帮闲。丧礼上见到心仪已久的老子,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自然很虚心地向老子请教丧礼。老子看到这个年轻人这样诚心向学,真难得,便倾其所学,让孔子心满意足。
孔子第二次问礼的时候,老子发现他的眼里闪烁着一丝骄矜之意,此时的老子又重新当了馆长。几十年的从政经历,老子目睹了官场的黑暗和腐败,看清了周礼的虚伪。而孔子则跃跃欲试,踌躇满志地想当官。
临别的时候,老子拉着孔子的手说:我听说富贵的人赠人以钱财,仁者赠人以良言。我没有钱,勉强有一个“仁”
的称号,就送你几句忠言吧:自作聪明、自以为是的人会害死自己,真正聪明的人看起来像个笨蛋,真正的有钱人看起来像个穷光蛋,真正的君子看起来像个大傻。你要戒骄戒躁,切记。
孔子说:弟子谨记。
道可道
非常道
周朝末年,王室内讧。周景王死后,王子期继承了王位,另一位王子猛不服。两人打了几年战,王子期战败,掠走大量典籍逃到楚国。老子蒙受失职之责,又一次丢了官。
老子彻底失望了,又彻底觉悟了。他悟出了大道,悟出了一个叫辩证法的东西。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哈哈大笑。周礼实在不值一哂,以前他是用眼看世界,现在他是用心看世界,只觉得无比的清晰。
此时的孔子已经博取了很大的名声,三千弟子,七十二贤者。但孔子对天道还是没有参透,五十一岁的孔子再一次来问道。
老子轻飘飘的声音:
天之道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不可言传,只可意会,没有什么语言可以表达。如果道是个有形或者无形的东西,那么就可以将它奉献给君王,进贡给父母,传给兄弟,留给后人。道只有用内心去感悟,再与外界相印证。大道无痕,和其光,同其尘。大道是没有痕迹的,太招摇就不是大道。你们儒家宣扬“仁”,那不是大道,只不过是大道上的一间小旅馆而已。
窗外风轻云淡。
孔子绝望了。自己一直引以自豪的“仁、义、礼、智、信”五常,“仁”是放在第一位的,竟被老子说得如此不堪。
孔子想死的意思都有了。他恍恍惚惚,整整三天,一言不发。《庄子·天运》:“孔子见老聃归,三日不谈。”
罢了!
他乡是故乡
站在大散关上,我的思路很清晰。旁边的士兵一脸的傻笑,从他的脸上我看出了大道的迷惘。
透过关外的风沙,我看出了老子出关后的路线,竟然有三条!不奇怪呀,道嘛!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其一,化胡成佛:
西晋的道士王浮写了一本《老子化胡经》。据他所说,老子西出大散关后,骑着青牛直接到了天竺的维为国。维为国国王夫人名叫净妙,老子因其昼寝,乘日精进入净妙口中,第二年四月八日夜半时,剖左腋而生即为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坠地即行七步,且双手分指天地,口中道:“天上天下,惟我独尊。”
这种说法很合我的口味,也很有道理。据说老子是他母亲怀了七十二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而释迦牟尼也是剖左腑而生,很有遗传的意思。而佛和道的思想颇为相似,“空”出自“无”,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否借鉴了“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其二,昆仑传经:
四川省威远县的老君山,在西周时期为周武王封周荣公之地,故又名荣德山。“周荣公”是周武王的父亲周文王,姓姬名昌,死后被周武王追尊为文王,荣德山是武王给周文王的封地。
老子西出函谷关是执行周王朝的一项使命,为周文王的封地“占地脉”,占地脉的意思是派人看守封地,祈求王室及族人安康。这是一项绝密行动,所以老子辞掉馆长的职务后,一个人悄悄地骑着青牛出了函谷关,不知去向。
老子到了荣德山后,见周王室日渐式微,就此隐居下来,在峨眉山,昆仑山一带开道场、授弟子。
中原已有了孔子,儒学也渐渐地有了气候。一山不容二虎,还是到西部来开发吧。
也有道理。
其三,临洮飞升
老子出函谷关后,没有走远,就在甘肃一带游历。最后在甘肃临洮落脚,养生修道,得道后在临洮超然台“飞升”成仙,成为太上老君。临洮县城东的岳麓山至今还存有“超然台”“说经台”“飞升崖”“文锋塔”等遗迹。
这个说法有古迹为证,我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老子到底去了哪儿?那士兵茫然地问道。
无所谓!我说。
老子生于无,才有。最终又归于无,合乎道。
我拍着青牛的屁股打道回府,也归于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