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漫谈之三-----三味真药
胡适先生在北京大学任教的时候,曾经送给即将离校的毕业生一个防身药方,里面有三味药。今天我把这个药方抄过来,送给职业学校的全体学生,也送给职业学校的全体老师们。因为,这三味药还需要老师们去煎去熬。
第一味药叫做“信心汤”。
这味药的意思是“你总得有一点信心”,“信心是成功的 基础”。
古今中外关于信心的故事俯拾皆是,信手拈来几个。
其一,尼克松败于自信的故事。
尼克松是我们熟悉的美国总统,中美建交始于尼克松。但就是这样一个大人物,因为缺乏自信而毁掉了自己的政治前程。
1972年,尼克松竞选连任。由于他在第一任内政绩斐然,所以大多数政治评论家都预测尼克松将以绝对优势获得胜利。
然而,尼克松本人却很不自信,他摆脱不了过去几次失败的心理阴影,极度担心再次出现失败。在这种潜意识的驱使下,他干了件令他后悔终生的蠢事。他派人潜入竞选对手总部的办公室水门饭店,并安装了窃听器。这就是有名的“水门事件”。竞选结束后,尼克松获得了胜利,但事情败露了。他又连连阻止调查,推卸责任,不久被迫辞职。本来面目稳操胜券的尼克松,却因为缺乏自信而导致惨败。
另一个是乔.吉拉德的故事。
乔.吉拉德是吉尼斯汽车销售冠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员,乔.吉拉德因售出13000多辆汽车创造了商品销售最高纪录而被载入吉尼斯大全。他所保持的汽车销售纪录:连续12年平均每天销售6辆车,至今无人能破。
乔.吉拉德也是全球最受欢迎的演讲大师,曾为众多世界500强企业精英传授他的宝贵经验,来自世界各地数以百万的人们被他的演讲所感动,被他的事迹所激励。
谁曾想到,三十五岁以前,乔.吉拉德是个全盘的失败者。他患有相当严重的口吃,换过四十个工作仍一事无成,甚至曾经当过小偷,开过赌场;然而,象这样一个谁都不看好,而且是背了一身债务几乎走投无路的人,竞然能够在短短几年内爬上世界第一,并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他是怎样做到的呢?销售是需要智慧和策略的,但在我们看来,信心和执著最重要,因为按照预测推断没人会想到乔.吉拉德后来的辉煌!
如果你的出身比乔.吉拉德强,没有偷过东西,如果你不口吃,那你没有理由不成功,除非你对自己没有信心,除非你真的没有努力过,奋斗过!
乔.吉拉德的经历说明,我们的信心只有一句话:“努力不会白费”,不会只有努力而没有结果的。佛典里有一句话:“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的丢了,我们也应该说:“功不唐捐!”
努力是不会白白的丢掉的。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地方,你种下的种子早已生根发叶开花结果了!
第二味药叫“兴趣散”。
胡适先生的“兴趣散”本是给毕业后的学生吃的,目的在于培养职业以外的兴趣,业余的兴趣。那时候北大毕业的学生自然不会为饭碗发愁。但我以为,对于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这味药不仅毕业后要吃,而且现在就要吃。我们要培养两种兴趣,职业的兴趣和职业以外的兴趣,而且当务之急是要培养职业的兴趣。因为当务之急是学生面临就业的压力。专业学不好,又如何就业?专业为何学不好?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没有兴趣。
孔子曾经曰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对某件事产生了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但只要有浓厚的兴趣,鼓足勇气去面对,克服困难,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甚至认为“兴趣比天才重要。”爱迪生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几乎每天都在实验室工作十几小时,从未间断过一天的工作,在那里吃饭,睡觉,但他丝毫不以为苦,他说“我每天其乐无穷”。难怪他会成功。有人曾经做过研究:如果你从事你感兴趣的职业,则能发挥你全部才能的80%-90%,而且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劳。
正是因为兴趣如此神奇,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的对专业的兴趣是我们职教工作者面临的最大课题,职业学校的老师们就是要想办法让学生吃下这味药,让他们对专业兴奋起来!
至于职业外的兴趣,那是后话,以后再说。
第三味药叫做“问题丹。”
就是说每个人总得带几个麻烦而又有趣味的问题在身边作伴,要时常多问几个为什么。问题是一切知识学问的来源,是活的知识,活的学问。无论是学业上的,还是生活上的。
成功的本质就在于创造,成功就在多问几个“为什么”中。好奇、质疑、勤于思索是创造迈出的第一步,脑海中没有几个“为什么”,也就没有创新和创造,就谈不上成功。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为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如果你20岁了,你希望自己30岁时站在哪里?如果你30岁了,你希望自己40岁时是个什么样子?什么是你真正追求的,事业、感情和人际关系,当然还有生活情趣,你都希望它们是什么样子?在退休之前,你希望自己能做成什么,在退休之后,你希望自己能享受什么?往近处说,在未来的3-5年里,你希望能到达哪里?
让问号变成句号,这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多问几个为什么,更是常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多问几个为什么,能帮助我们迸出思维火花;多问几个为什么,可能给我们带来惊喜和财富。
只要有问题跟着你,你就不会懒惰了,你就会有知识上的长进了。
现在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将来就会少叹息几个“为什么不”。思路越清楚,你走的弯路就会越少。当机会出现时,你将很容易知道选择哪一个。事实上,没有清晰而坚定的目标是人们对未来感到迷惘的首要原因。人不怕20岁时迷惘,就怕到了30岁甚至40岁时还迷惘,那多半是20岁、30岁时没想清楚的缘故。
同学们,你们想清楚了吗?
三味药方已公布于此,免费使用。老师们也尽可照单抓药,或煎或熬,但在给学生吃以前,可能要加点药引子,甜味的,因为这三味药都有点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