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tzyi
tzyi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449
  • 关注人气:11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定科举史上的两个“响榜”

(2023-05-09 09:29:12)
分类: 科举资料
平定科举史上的两个“响榜”
刊发日期:2023-04-21《平定报》 阅读次数:280 作者:陶之义  语音阅读:http://baozhi.52xkkj.com/static/red/images/speak.gif

  在科举史上,一个地方每逢开考能有金榜题名者,无疑成为当时士人们的羡慕之地。朱彭寿《安乐康平室随笔》卷三说:“历科榜运,其盛衰各不相同,故谚有响榜、哑榜之说。”平定,作为科举大县,虽然不是榜榜有名,但是“响榜”不断。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嘉庆十二年(1807)的乡试和嘉庆十六年(1811)的会试,这两个“响榜”是平定历史上最意义重大的两次科举,奠定了平定“文献名邦”的基础,可以说是不光当时显耀,更流传千古。这些“响榜”,如春雷在春天炸响,激励了乡人士子奋不顾身投入到科举大军中。


山西嘉庆十二年丁卯科乡试


     山西嘉庆十二年(1807)丁卯科乡试,共中式举人60人,其中平定10人,并且其解元也是平定人。在此榜前三名中,平定就占了两名,在前十名中,平定就占了四名;在前二十名中,平定就占了六名。另外,共中式副榜12人,其中平定5人。当时隶属于平定州的盂县中式2名举人,寿阳县中式1名举人,乐平乡(今昔阳县)中式1名举人。一个平定州就占了全省的近四分之一中式名额,在平定中式的10位举人中,后来有4人中式进士。

     担任山西乡试的主考官是翰林院编修陆以庄(浙江萧山县人,丙辰进士),副主考是翰林院编修商载(顺天大兴县人,辛酉进士)。担任同考官的有9人,这些考官都是饱学之士。

     山西嘉庆十二年丁卯科乡试的考题均出自《四书》,参加山西乡试的学子都是同一考题,只是现在还没有发现平定举子的朱卷,难以领略平定学子的答卷风采。

     平定中式的这10位举人,其个人的基本情况分别是:

     第一名:李绳宗。

     第三名:王朝翰。

     第六名:刘垂绪。

     第八名:杨天德。

     第十六名:赵发。

     第二十名:黄璟。

     第二十八名:李印万。

     第四十一名:张观藜。

     第四十六名:耿以德。

     第五十九名:白中元。

     平定中式副榜的5位学子,其个人的基本情况分别是:

     第二名:潘令。

     第三名:甄芳。

     第四名:耿以敬。

     第六名:曹峄。

     第十一名:张汝乐。

     平定的这个乡试“响榜”,共中式举人、副榜达15名,并且还有解元,其阵容之豪华,影响之深远,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嘉庆十六年辛未科会试


     嘉庆十六年辛未科(1811)会试,中式进士237人,其中有平定3人,其中第二甲1人,第三甲2人。

     嘉庆十六年辛未科(1811)会试,平定中式的3位进士,其个人的基本情况分别是:

     第二甲第十六名:张敦颐。

     第三甲第一百二十七名:刘登榜。

     第三甲第一百四十名:刘鸣鹤。

     嘉庆十六年辛未科(1811)会试不仅对平定是个“响榜”,在整个清代也是个“响榜”,因为在同一榜中,还产生了对社会发展起过重大影响的林则徐等名人。


“文献名邦”科名坊应时而生


     在平定古时通京大道上的南天门旁,有一座科名坊,牌坊题额“文献名邦”,为三门四柱,石柱之上镌联曰:“科名焜耀无双地,冠盖衝繁第一州。”

     “文献名邦”的原意,“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朱熹《论语集注》中解释:“文,典籍也。献,贤也。”此称谓指是个典籍丰富、贤达辈出、声名远播的地方。平定被誉为“文献名邦”,名至实归,是与平定的这两个“响榜”有紧密联系。

     光绪版《平定州志》卷十六记载:“科名坊一,文献名邦坊,知州吴安祖为嘉庆丁卯科乡试中式解元李绳宗;举人王朝翰、刘垂绪、杨天德、赵发、黄璟、李印万、张观藜、耿以德、白中元;副榜潘令、甄方、耿以敬、曹峄、张汝乐建。”州志只说明了其中一个因素,其实科名坊的建立,还有一个促成的因素,就是当时知州吴安祖到任平定的嘉庆十六年(1811),当年会试,平定又有一个“响榜”,可以说是名震全省、全朝。当时的平定官方和民间,一片欢腾。由平定进士蔡侗主编的《地产扼要》,其中引录了刘鸣鹤的《荆花丛录》的内容,是刘鸣鹤在嘉庆十六年中式进士后参加平定“进士贺仪”的记载:“(嘉庆十六年)辛未进士贺仪,翘茗恭文祖唱旌。州学李公主仪,学正孟才公督倡,州牧吴公旌毕,孟才公赞曰:郡学冠冲(繁)。吴牧章恭,公洒躬瑞联:科名焜耀无双地,冠盖衝繁第一州。逊眉吴牧:文献名邦。公、牧款。众公庆抃呼:珠联璧合。诸士子恭茗敬。”这段记载,记录了平定当年庆祝会试成就的仪式:品连翘茶,祭拜文祖;记录了科名坊产生的来源,补充了《平定州志》的记载;记录了科名坊上对联与坊名的来历。可以看出,科名坊是在庆祝嘉庆十六年会试成绩的仪式上确定的内容,然后筹资兴建。

     这段记载中提到的三个人,吴安祖:光绪版《平定州志》卷六记载:“知州:吴安祖,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人,荫生,(嘉庆)十六年任。”李时敏:光绪版《平定州志》卷六记载:“学正:李时敏,灵丘县人,举人,(嘉庆)十一年任。”孟才:(无考)。

     从以上看出,嘉庆十六年(1811),浙江会稽人吴安祖到任平定知州,平定学子在嘉庆十二年(1807)丁卯科乡试中取得卓异佳绩,其余热还在;嘉庆十四年(1809)己巳恩科会试中又有2人中式进士;刚刚到任的嘉庆十六年(1811)会试又有3人中式进士,“响榜”不断。为振兴文风,奖掖后进,便决定修建“文献名邦”科名坊。

     “文献名邦”科名坊的选址,最后确定在通京大道的州城西黑砂岭上的南天门旁。但是,“平定州当太行之麓,重岗复岭,道极险阻,州西之南天门奇险尤甚,地据山脊,势陡径仄,旁临深谷,乱石龃龉,人马无可措足,催轮脱轨之患,日不知凡几,行旅苦之。”面对这种情况,吴安祖觉得:“其地为晋东首轨,当燕秦陇蜀之冲,冠盖相望、商旅辐辏,而崎岖不治是守土者之责也。”于是与平定州人商量修路建坊,得到热烈响应。“州之人咸踊跃乐输,不数月入捐得银五千七百有奇。”吴安祖任命平定州士绅十六人为董事,开始募工修路,“先购坚石于他山,每石必长二尺,宽尺,有八寸厚,称之以期经久。”并且专门选择了一种红色砂石建造科名坊,后来人们就把其科名坊叫作“红牌坊”。经过数百人辛勤劳动,“凡砌石路十里有奇,增筑拦马石墙八百七十余丈,石坊一座。”科名坊与南天门路竣工,礼部尚书兼都统鉄保由塞上京,路过平定,写了《南天门修石路记》连连称赞。来来往往的官员、行人,行走在科名坊下,使平定“文献名邦”的声誉得到广泛传播。

     平定在清代的这两个“响榜”,其中式的学子苦读多年、坚韧不拔、历经层层筛选,终于成功上岸,他们没有辜负之前努力的汗水与乡梓的期望。后来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青史留名的还是碌碌无为的,他们在这两次科举考试中留下的深远影响,让后世受益匪浅,亦足以使他们坦然自傲。平定的这两个“响榜”,是平定多年重视文化教育的一次成果汇报,也是平定在清代的一次人才展示,还是平定科举的一次绚烂瞬间,更是留给后世史家的一次饕餮盛宴。

                                                                   ——刊载于2023.04.21《平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廉吏和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