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定的解元群体

(2022-11-11 09:48:19)
分类: 科举资料
平定的解元群体
陶之义

    “解元”是封建时代科举制度中乡试第一名的代称。唐代的时候,参加会试者皆由地方解送入试,故后世称乡试第一名为解元。明清时代,乡试为省一级的全省统一考试,考试合格者为举人,第一名称之为解元;会试是举人在京城参加的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合格者为贡士,第一名称之为会元;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入选者为进士,第一名称之为状元。“连中三元”者是凤毛麟角,极其稀少。平定在封建时代的科举考试中,共出现10名解元。

  平定的科举成绩突出,进士数量名列山西前茅,是因为有一大批学子在乡试中取得好成绩,中式举人,其中的佼佼者,还高中解元,反映出平定历代重视文化教育。研究平定的解元群体,可以加深人们对科举制度的了解,对于丰富平定的“文献名邦”历史文化也有重要意义。根据现在掌握的有关资料,平定解元共有10名,这虽然与平定科举考试中涌现出的130多名进士、700多名举人、1000多名秀才相比,人数不算多,但这是平定科举考试中的杰出代表。平定的10名解元中,其中有文科解元7名,武科解元3名。其基本情况如下表:

 

时代

乡试科年

姓名

科别

元代

不详

 

文科

明代

天顺六年(1462)壬午科

白思明

文科

 

清代

 

 

 

康熙二年(1663)癸卯科

杨耀祖

武科

康熙二十九年(1690)庚午科

 

文科

乾隆十二年(1747)丁卯科

刘秉钺

文科

乾隆五十七年(1792)壬子科

任质淳

文科

嘉庆十二年(1807)丁卯科

李绳宗

文科

道光二十六年(1846)丙午科

耿化南

武科

咸丰元年(1851)辛亥科

李敦义

武科

光绪二十九年(1903)癸卯科

杨大芳

文科

 

 

在封建时代,能够成为乡试解元,那么,一只脚就已经踏进进士的门槛,当然,如果会试不顺,仍然可以进入仕途,不过,其级别要相对低一点。有研究称全国解元群体中,考中进士的平均比率是50%,而平定的10位解元中,中式进士的也正好是50%。平定的解元群体,中式后出路多样,但以考取进士、入仕做官为主。在10位解元中,有5位参加会师并且中式进士。在这5位进士中,有4位文科进士,1位武科进士。这10位解元的具体情况是:

  聂璋,光绪版《山西通志》卷十五记载:“聂璋,平定人,乡试第一,晋州招抚司副都统。”乾隆己丑版《平定州志》卷三记载:“(元)举人:聂璋,解元,以军功授晋州招抚司副都统。”由于年代久远,没有发现更多的资料。

  白思明(1442~1500),字睿之。明天顺六年(1462)壬午科乡试举人,“魁于乡”,明成化二年(1466)丙戌科进士。授嘉定县知县,迁吏部主事、吏部郎中、太仆寺少卿、右佥都御史抚延绥未赴,改兖州知府、广平知府,南京太仆寺少卿。所到有政声,著有《西轩集》。《山西通志》《江南通志》《姑苏志》《太原府志》《平定州志》《畿辅通志》《国朝献征录》等均有记载。

  杨耀祖,字丕显。清康熙二年(1663)癸卯科乡试武科解元,康熙三年(1664)甲辰科武科进士,任安庆右营游击。其人幼遇异人汪健阳,遂精岐黄术,为晋省诸大吏所重。流寓太原,傅山疾,非其药勿噉也。开化寺有其炼药读书精舍。在京王大臣咸礼之,名动一时,人呼“仙医”。《山西通志》《平定州志》等均有记载。

  甄昭(1664~1706),字子布,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庚午科乡试解元,康熙三十六年(1697)丁丑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改江西玉山知县。历任三年,多惠政。《山西通志》《江西通志》《平定州志》《广信府志》《玉山县志》等均有记载。

  刘秉钺(1730~1751),字骏声,清乾隆十二年(1747)丁卯科乡试解元,乾隆十三年(1748)戊辰科进士。任陕西武功县知县。其人天资明敏,案牍一过,洞悉隐微,民以讼至,剖断如流。职未满,年纪轻轻卒于官,时论惜之。《山西通志》《陕西通志》《平定州志》《武功县志》等均有记载。

  任质淳,光绪版《山西通志》一百五十一卷记载:“任质淳,字太素,平定人。(乾隆)壬子乡试第一,授藤县知县,到官尽裁陋规,有折狱才民诵之。”《山西通志》《平定州志》等均有记载。任质淳致仕后曾经捐资修建平定冠山上的槐音书院。

  李绳宗,光绪版《山西通志》一百五十二卷记载:“李绳宗,字子贻,平定人。举嘉庆丁卯乡试第一,授永宁知县,县境多山,惟滨洛田旧资灌溉渠久废,绳宗出廉奉修复,享其利者数十村,尝署确山及正阳,并有贤声。”《山西通志》《平定州志》等均有记载。

  耿化南,光绪版《平定州志》七卷记载:“(清)道光二十六年丙午科乡试(武科):耿化南,解元。”平定县《西回村志》第七编记载:“耿化南(?~?),字棠谐,膀阔腰圆,身高6尺,力大无比。清道光廿六年(1846)丙午科武解元。未出仕。传其每天早上提志石两块、重200余斤,要到舍利山上走一遭,来回3公里路程,练就一身硬功夫,远近闻名。现存其练功志石两块。”

  李敦义,光绪版《平定州志》七卷记载:“咸丰元年辛亥科乡试(武科):李敦义,解元。”另外还记载:“光绪四年捐输赈饥:李敦义,武解元。”

  杨大芳,字一樵,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癸卯科乡试解元,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科进士。曾任直隶高邑知县、民国唐山知县。《山西通志》《平定县志》等有记载。

  平定的解元,也是通过“头悬梁、锥刺股”才得以取得功名。进入仕途后,有的进入朝廷担任职务,有的到了地方上担任职务,都是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宦绩显著。平定的解元,存于史籍,得到了历史的肯定。


                                          刊载于2022年11月9日《阳泉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