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给苏宁电器带来的巨变
(2010-03-19 11:03:41)
标签:
财经 |
境内上市(十)案例
上市给苏宁电器带来的巨变
我国的中小企业板自开立以来,一大批企业通过中小企业板融资满足了其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此外,通过强化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促使公司规范运作,有效降低了经营风险,实现了公司快速、稳健发展,迅速成为各行业龙头企业。
苏宁电器是国内中小企业板涌现出的通过上市持续高速成长的连锁企业。通过苏宁电器这个案例,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上市对连锁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2004年7月,苏宁电器(股票代码:002024)在国内中小板公开发行2500万股A股股票,融资额约4亿元。同年7月21日,苏宁电器在深交所上市。发行价格16.33元,上市首日收盘价32.66元,涨幅达100%。
苏宁电器上市后,公司通过建立健全治理结构,规范运作,合理应用募集资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且股票受到了投资者广泛认同,屡创新高,三年时间股票价格增长超过50倍。
苏宁上市:就像赛车换上了“法拉利”商标
苏宁电器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为“江苏苏宁交家电有限公司”,设立于1996年5月。2000年7月,江苏苏宁交家电有限公司经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更名为江苏苏宁交家电集团有限公司。2000年8月30日,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更名为苏宁交家电(集团)有限公司。
2001年6月28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以苏宁交家电(集团)有限公司2000年12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为基础,按1:1比例折价,整体变更为苏宁电器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7月21日,苏宁电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
在以实力和良好的业绩创造奇迹的同时,苏宁电器以上市为契机,通过推行透明化、规范化的企业管理,塑造公众公司形象等举措,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今后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说上市以前苏宁是一辆以汽油为燃料的传统赛车,那上市后它就换装成了核动力赛车!”苏宁电器总裁孙为民形象地比喻了上市对于苏宁的重大意义。
“上市不仅为我们募集了资金,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我们带来了起码需要上亿广告费才能达到的宣传效果。正如一辆优质的赛车换上了‘法拉利’徽标所能得到的关注一样!”孙为民继续用赛车理论来形容上市为苏宁带来的品牌效应。
“苏宁要做百年企业,必须走社会化道路,这也是我们一直坚持的方向,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实现企业的社会化管理。”孙为民表示,上市使苏宁成为了一个公众性企业,证券市场严格的监管机制和透明化的管理要求为苏宁今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借中小板驶上“快速道”
2004年7月21日,苏宁电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成为国内家电连锁首家IPO上市公司,上市当年便获得了“2004年度最具投资价值上市”殊荣。
通过上市,苏宁电器已成长为我国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上市之后主要财务指标每年都有大幅增长。(参见下表)
表
项目
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净利润(亿元)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再从公司总市值角度计算,2004年上市时公司总市值为15亿元,截至2006年6月30日,公司总市值为186亿元,与上市首日市值相比增长了6.12倍,上市后公司在经营业绩取得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价值的高速增长。
2006年6月,经证监会核准,苏宁电器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向7家特定投资者发行了2500万股股票,募集资金12亿元,增发价为48元、股,复权价达215元、股,本次融资从召开董事会会议至融资完成,历时不到一个半月,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奠定了雄厚的资金基础。
股份激励:变“职业经理人”为“事业经理人”
苏宁电器上市后,最引入瞩目的事件之一公司高管和骨干得到了股份激励,他们可以分享到公司的成长果实,上市催生出了众多的亿万富翁。
在苏宁电器发行完后、上市前,公司前十名股东情况如下表:
表
序号 股东名称
1
2
3
4
物流两大中心总监
5
6
7
中心总监
8
9
10
合计
苏宁电器第一大股东为张近东,持有公司35.12%的股权,第二大股东为江苏苏宁电器有限公司,持有公司18.29%的股权。由于张近东持有江苏苏宁电器有限公司28%的股权,是该公司第二大股东。由此,张近东直接、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权达40.24%.苏宁每股发行价格为16.33元,上市首日收盘价为32.66元。按此计算,张近东在上市首日身价就将超过12亿元。
与此同时,张近东慷慨地把不少股权赠与苏宁高管。苏宁电器西南大区总监陈金凤持有公司817.92万股,随着股票发行上市,其市值约在2.7亿元左右:苏宁售后服务管理、物流两大中心总监赵蓓持有477.12万股,市值1.5亿元:苏宁电器连锁副总裁金明持有204.48万股,身价约6678万元:苏宁连锁发展中心总监丁遥也持有68.16万股,身价约2226万元。
苏宁电器副总裁孙为民虽未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票权,但由于其掌控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江苏苏宁电器有限公司18%的股权,因此间接获得的身价也在1亿元以上。
苏宁股份分享的范围比较广,苏宁派驻各地分公司的老总实际都拥有该分公司的股份。在北京苏宁、浙江苏宁、广东苏宁等16家控股子公司中,张近东也均慷慨分出10%-25%不等的股权给子公司总经理。以北京苏宁为例,苏宁电器持股60%,而北京苏宁总经理范志军个人持股25%。这些股权是可以参与股利分配的。
由于人才在连锁企业发展过程中尤为重要,因此在苏宁进行股份制改革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变革就是用股权奖励稳定了公司管理团队。原来家电业盛行“职业经理人”概念,但苏宁把“职业经理人”转变成“事业经理人”,通过股权奖励激发高管的积极性。
由于目前政策上不允许发行内部职工股,而当时业不允许股票期权,因此,苏宁电器是通过发起人自人股的形式来进行股权激励的。这是很多民营企业可以效仿的地方。但这种做法需要发起人自然人拿出现金或实物资产来。对于那些没理想的激励方法。可喜的是,股票期权在当前是法律所允许的。
后来,苏宁电器完成了股价分置改革,发起人股份的锁定期和大股东的限售股也结束了。但与此同时,苏宁的股价也从上市后的32.66元狂涨到200多元(复权价)。其中,第四大股东赵蓓从2006年10月起,开始陆续出售股票。在大约1个月的时间里,抛出了2415.5万股苏宁电器股票,兑现的资金超过6.3亿元。尚持有股票7,077,478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98%.这7,077,478股,按2007年3月22日的收盘价60.3元计算,价值为4.2亿元。
目前,很多企业热衷于上市,可能就是由于股市的这种可随时套现的效应吧.这种做法的是非功过,众人也讨论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