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却被无情恼

2022-03-15 16:07:47
标签: 历史 情感 苏轼 文化 杂谈

苏轼在惠州的时间是1094年10月到1097年4月。起初以为会跟之前一样,几个月换个地方,所以只让王朝云和苏过陪同,其余家人回了常州。到惠州寓居在嘉佑寺,一切都是将就维持,随时准备着再得令迁移,或者能解除罪名,放他自由退休。

等待的日子他也没闲着,四处体察民情,将中原先进的农业技术、医药等传授给当地人,帮助解决百姓疾苦。遇到重大问题,他就致函地方官员,建言献策,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虽然不能签署公事,他却乐于当编外“**委员”,发挥余热。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地方发展,他很充实,也很愉悦,写出来的词就自带清丽感觉。1095年春天,在惠州村野闲逛赏春的苏轼,被暮春温暖祥和的景致打动了,写下:

《蝶恋花 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花褪残红青杏小”写近物,聚焦眼前一棵落花的杏树,花褪只留残红,却因枝头可爱的小果而令人感到希望。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写远景,放眼望去,田野绿油油一片,上空燕子飞舞,弯弯曲曲的小河水流淙淙,让乡村人家更富生机。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是实物和意识的对比,虚实相糅,错落有致。柳绵吹又少是抑,天涯有芳草是扬,与第一句手法一致,先抑后扬,读来心情舒畅。

这里的杏花、柳绵,是否让苏轼想到了一个一个被罢免的元佑党人?虽然“花褪”残红、“柳绵”越吹越少,但又有何妨,看青杏出来了,天涯处处是芳草,一切都会好起来。

下阙非常有趣,手法也与众不同,墙里、墙外、墙外、墙里,反复使用,空间画面感特别强。墙外行人走在路上,听到墙里的佳人边荡秋千边咯咯笑。受好奇心驱使,行人驻足聆听,想象着佳人衣袂飘飘、娇俏可人的模样,不知不觉听了很长时间,直到佳人离去听不到笑声,才回过神来怅惘不已。

“多情却被无情恼”,是行人的自嘲,还是旁观者会意的微笑,这就不重要了。

60岁的苏轼写出如此俏皮的词,可见他当时心情很好,如他自己所言:“我适物自闲”。

由于横竖等不到赦免或另贬他处的诏书,苏轼渐渐喜欢上惠州,他想让家人都过来团聚,这才下决心筹资建房。

好不容易看着房屋一点一点建起来,钱袋却彻底空了,加上工资被无期限拖欠,各种原因作用之下,竟然出现了断炊,要靠朋友接济度日。屋漏偏逢连阴雨,相伴多年的侍妾王朝云病逝,仅34岁。这让苏轼十分伤心,以前写出新词来,还有王朝云为他唱曲,现在失去红颜知己,他感觉生活灰暗了许多。

搬入新房没多久,再贬儋州的诏书送达了。好不容易团聚的一家人,再次面临分别。去儋州凶多吉少,苏轼决定只带苏过前往。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