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增强家庭教育功能让孩子学得好 |
分类: 我的文章 |
在“双减”政策下,中小学的校外培训、学校的作业都减少了,每天下午放学后,孩子们确实有了一些玩乐的时间,但也为很多家长增加了一些担忧与焦虑:
“孩子不参加培训班了,在班里学习成绩跟得上吗?中考、高考能进入理想的学校吗?”
“孩子没有家庭作业了,放学后看电视、玩手机也多了。这样还不如让孩子多学习呢!”
我们知道,同龄的孩子们,有着一些成长的共性,也有着他们各自的天赋,以及不同的课业基础与兴趣、接受能力;就是家长们,也会由于自己孩子的状况,而对学校教育、校外培训有着不同的需求。所以统一实行的“双减”,确实为很多家长们带来了需要解决的困惑、困境。
在贵州,一所当地“顶流”小学的一名家长,因为反对老师给孩子布置过多的书面作业,与老师发生了冲突,并且向学校举报了老师,结果遭到了全班共39名家长中的37名家长联名“请愿”,要求这名家长的7岁孩子转学。这些家长们的理由是:你要“减负”是你自己的事,不要影响其他孩子追求进步。老师“违规”给学生布置作业、学校“违规”组织月考,这是“真正对学生好”,都不做作业、都不考试,难道中考、高考时“开盲盒”?
一些家长甚至质疑这位家长是别有用心,是自己的孩子学习不行,也想让别的孩子不行,或者自己有条件给孩子补课,而故意让老师不给孩子布置作业。
上海建平中学西校的一位家长,也因为学校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分阶梯班,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被分到了差班,而举报了学校,要求学校取消月考和分班,严格执行国家的“双减”政策。
孩子们的教育是每个家庭的大事情,对于家长们的担忧、焦虑,我们能够理解,只是国家的一个统一政策是难以满足每个孩子的需求的,家长们最好的策略是:
在双减政策下,增强孩子的家庭教育。家长要了解孩子成长中那些重要的事情,多陪伴孩子,与他们一起去经历。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安排好玩耍与学习的时间;对于那些有能力又充满学习兴趣的孩子,可以适当地为他们增加一些课业学习,或者引导他们学习一些课外知识与技能。
可以与孩子一起来做这些事情:
1,
可以在孩子的作息时间表中,规定什么时间起床、上学,放学回
家后什么时间复习、预习学校的课业,什么时间阅读课外书,什么时间玩耍,什么时间上床睡觉等等。并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来管理自己的作息。
2,引导孩子阅读经典书籍,打下各学科的基础。孩子们在学
前与小学阶段,可以阅读一些文学、历史、人物传记、科技小常识等经典书籍,如《西游记》、《三国演义》、《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孔子的故事》、《达尔文的故事》、《牛顿的故事》、《居里夫人的故事》、《巴斯德的故事》、《昆虫记》、《微生物猎人传》、《世界简史》、《人类的故事》等书籍。
3,根据孩子的兴趣与所长,让孩子适当地参与一些文、体、科技活动,如器乐、球类等训练,也可学习参与一些小科技制作与竞赛活动。
4,让孩子参与一些家务劳动,如洗衣服,与家人一起买菜、择菜、做饭,甚至一些田野劳作等。家务劳动是孩子们在成长中必须学习、掌握的生活技能,也是很好地了解动植物、了解社会、了解劳作与收获关系的方式。
5,有条件的家庭也可以给予孩子一些深入的专业知识、学科知识,让他们有一技之长。比如生物学、医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英国的大哲学家罗素,幼年时父母因病去世,疼爱他的祖父母,便让他留在家中学习,聘请了英国当时著名的哲学家等为他上课,他的叔叔罗洛则为他讲授数学,姑姑阿嘉莎为他讲授历史,祖母更是亲自教他语言、为他读文学书籍,直到16岁,他考入了剑桥大学。
普通的家庭,也能够给予孩子一些有益的生活知识。我居住的家属院有一位摆菜摊的父亲,每天女儿放学了,就在他的菜摊旁边写作业。写完了作业,父亲就教女儿称菜、收款。在称菜、收款中,他还教导女儿一些人情、社会关系,比如他会喊女儿:“给奶奶搭上棵葱,她就不用再买了。”“不用算零头了,给阿姨找个整数。”这位父亲,就以简朴的条件与形式,给予着女儿日常的生活教育。
5,增强“家庭教师”的能力。在孩子幼年的成长甚至一生中,家庭也是孩子的学校,父母也是他们的老师和榜样。我们都期望孩子进入一流的学校、受教于优秀的老师,我们也要让孩子遇到优秀的父母。
家庭、父母是养育孩子的根本,孩子们在很多事情上,拼得其实都是父母,是父母的基因、亲情、学识以及经济基础、社会地位等。所以,增强父母的能力与家庭教育的功能,是最直接有益的教育投资。
父母可以把自己的学识、技艺直接教给孩子,也可以继续学习、向他人学习,把学到的知识再教给孩子。
父母每学习、提高一点,孩子都会受益一生。
今年高考时,我在人大附中的考场门前了解考生的家庭情况,海淀区的这些家长中,几乎都是恢复高考后的老大学生,他们对于教育的了解、给予孩子的期望与家庭教育,都是从容、踏实、有规划的。他们现在一定也会受到双减政策的影响,但即便孩子只在家里接受义务教育,他们也都会是优秀的家长,能够胜任家庭教育的功能与职责。
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都是孩子们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人生的伦理、情感教育,让孩子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念、价值观念。那些经常犯错,甚至犯了罪的孩子,都是因为没有接受到正确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给予孩子的则是群体生存的技能,也给予他们社会的规则与合作、责任。这两年一些影视明星的犯罪行为,如吸毒、逃税、乱性、代孕等,一是因为他们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二是他们上学少,大都没有读过大学,没有接受良好、系统的社会教育。
世事变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需求都在变化。清朝末年,我国的第一批小留学生曾经到美国留学,他们归国后,都成为了富国强兵的人才;现在留学已成为有条件家庭的寻常事,并且不只是我们的孩子去西方国家留学,很多国家的留学生也来我国学习、生活,他们传播着各国科技、文化的信息。这些走出了国门,成为了国际学生的孩子,他们的视野就开阔一些,对事物的认知就会多元化。
孩子们总是要进入社会、在群体中生活的。所以在社会教育中,总会有一些统一的规定、要求,有同龄人的比较、竞争,它们有些是合理的,适合自己孩子的,有些也许是一时的、不适合自己孩子的。
不同地域的教育资源,也是不会完全平衡的,乡镇与城市存在着差距,同一座城市里不同的学校师资也不同。这是我国的现实,也是国际上的难题。
近来,美国纽约市的一些华裔在市教育局门前聚会,抗议市长白思豪不顾家长意见,准备取消资优班。美国的资优班,是各个公立学校为有天赋的孩子设置的一个特殊班。学校从在校生中鉴别出一些有特点的孩子,将他们集中起来,在每周的一定时间进行集中授课与学习。华裔孩子们在资优班的比例占到了43%,所以取消资优班,直接影响到了他们。一位华裔家长说,她的大女儿在考取资优班时,没有花钱参加过任何培训,但在家里,父母会陪她一起拼图、玩魔方等,开发她的智力。资优班为女儿提供了最适合的学习环境与进度。由于这些不同的需求与抗议,纽约市教育局对于取消资优班还没有作出最后的决定。
所以,制定政策者应该遵循,尽量适合不同孩子学习的需求。
而对于孩子们来说,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与社会教育体系,都有利于他们提高自我的能力,使他们学习更好,也更加自律、自省和有更高的学习目标。
家长们都想给予自己孩子最好的教育,他们的不同需求、他们的担忧焦虑都是可以理解与能够逐步解决的。在目前的“双减”政策下,我们能够为孩子们做好的是:增强“家庭教师”的能力与家庭教育的功能,正确地适应与选择,给予孩子最适合的教育,而最适合的教育,也就是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