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爱情

(2010-02-09 09:06:01)
标签:

爱情

感觉相契

“幸福的相遇”

分类: 阅读札记

近日读许志英、丁帆主编《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发现几段论述,给我关于《寒夜》之“生命欲求冲突说”又找到一理论支持:

 ……日常接触中的个体需求与感觉差异就是一个永远无法解决的难题。因为连上帝也无法安排彼此感觉相契的人生活在同一个生命时间单位和地域空间,并且感觉又是那样地飘忽易逝,而个体的人却是必得交往合作,更重要的,人需要这种交往与合作,需要有人共同分享快乐与分担苦楚,于是,“误会”成为生命的常态,而“幸福的相遇”几乎不可能。是的,我们这里指的是爱情。“从前的人要明智得多,找同床共眠人时,并不把自己的性情感觉作为首要且惟一的尺度,而是让家族意识、身份感觉、财产分配满意就可以了”,而现代人“崇尚个人性情自由至上,以至于要遇到一个自己身体中意的同床共眠的人太难”。(刘小枫语)于是爱情就成了一个问题。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走到一起,还要结婚呢?“揭去层层面纱,不就是性的饥渴加上人工创作,一个婚姻就这么诞生了”。(池莉《不谈爱情》这只是一种解释,更重要的是,人们结婚是为了抵制内心深处的孤寂与哀伤,想与一个人终生厮守……。

但是,事实上,既然爱情一开始就是一场误会,既然“感觉相契”的“幸福的相遇”几乎无法企及,那么,婚姻也难免是一场错误,像“新写实小说”中太多的错误的婚姻那样。并且,除此之外,个体之间感觉的无法沟通同时还包含了人的感觉的飘忽易逝。“新写实小说”倾向于把这种感觉的易逝归咎于凡俗的日常生活的磨损,而事实上,这或许更多地是一个感觉自身的问题。瞬间的、一时的感觉究竟能够持续多久?相契的感觉能否永远相契?感觉是经受不起这种质问的,这是自由伦理的脆弱性,也是爱情婚姻的脆弱性。

社会的最终极的存在是社会个体。在现代个体的心灵世界里,那些与生俱来的恐惧,那些飘忽、破碎、分裂、失序的生命感受,那些所有种种成长过程中的痛苦挣扎,如何才能够解脱呢?设想一种政治的、经济的、社会伦理的方式都是无能为力的。这种生命感觉内在于自我本身,它并不因人的政治地位、经济水平、社会身份等等方面的改变而有所改观。这是现代人意识到自我存在的一种表达方式,但却是一种感觉着痛苦绝望的方式。在现实物质世界中,这种意识到的痛苦绝望几乎是没有任何办法可以让人获得解脱的,除了坚持忍耐或坚持遗忘。

 (许志英、丁帆主编《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53-560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