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赵本山《捐助》的是与非

(2010-02-20 10:40:42)
标签:

春晚

赵本山

《捐助》

直面现实

分类: 社会时评

今年的春晚小品,闫妮、殷桃等人的《我心飞翔》和郭冬临、牛莉的《一句话的事》在各大网站的网上投票中处于领先地位,“新浪”网上则是黄宏的《美丽的尴尬》名列前茅。而“王者”赵本山的《捐助》却有点悬,虽然得票也属较多,但没有往年那样无可争议、没有悬念地夺魁的迹象。

在看春晚直播时,本人也确实感觉赵本山今年的小品不像预期的那样好,一些包袱有似曾相识之感,特别是“国窖1573”的植入广告让人感到非常生硬,起反感,“搜狐”广告用一次尚可,再用一次,商业化气味就过浓,以至于损害艺术的完整自足性了。

但是,等第二天看该小品重播时,感觉竟比首播时好。过后将其与其他小品对比,进行理性思索,则发现它还是优于其他。

除了刚上场时王小利似乎有些紧张,整个过程,本山与徒弟的表演非常到位,无可挑剔。就小品内容而言,《美丽的尴尬》讲的是较富裕的百姓(有钱去韩国整容)美化生活中的尴尬事,除了搞笑,就是歌颂现实。《我心飞翔》取材于真人真事,演员乃至随后上场的女兵原型都年轻漂亮(闫妮也还不老),令人眼前一亮,所表述的替补与正选的关系也较感人;但是,我私下以为,能被选中参阅本身就是荣幸的事,检阅当天能否上天其实区别不大:驾驶飞机参阅与地面部队不同,反正谁也看不到面容。这个小品讨巧还在于今年是阅兵年,时效性强,但多年后重播的效果就难说了。《一句话的事》确实切中了手机普及时代青年和中年夫妻们的脉搏,演员表演在揭示人物心理方面也很到位,今年应该夺魁。而与其他小品不同的是,赵大叔今年的《捐助》揭示了当今社会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在一些人富裕得去国外整容、去玩婚姻外男女暧昧感情的时候,还有穷人的孩子上不起学!被捐助的寡妇自不必说,就是解囊捐助的“钱紧”,忙活一年,与连襟合起来的存款,也仅有三万,而这可能还不够美女们一次出国整容的钱、大款们一夜消费的数目!谁说本山侮辱农民?他表现的是也有义举:三万元不多,但那是两家一年所有的积蓄;虽然当时是头脑一热,而且本不想捐这么多,但发现错误之后他宁肯借钱,也不舍“脸”,在“要钱”与“要脸”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你可以说“死要面子活受罪”是国人的“劣根性”,你可以说主人公的义举其实只是为面子(想捐三千的时候可不是为面子,是头脑一热的义气冲动),境界不高,但在许多人将“钱”看得远比“脸”重要,廉耻之心尽丧的如今,这不是难能可贵的吗?敢于直面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是很有勇气的吗?

老赵植入“搜狐”与“国窖”广告或许也是为了钱,或许是由于春晚导演的安排,(《五十元钱》植入的“鲁花”广告更醒目),怪不得演员。退一步讲,即使也是为了钱,我想老赵是为发展事业、有益于徒弟;他“死”过一次的人,不至于那么看不开吧?老赵本人对慈善事业的“捐助”不少吧?

也许是本山过于自信了,似乎他和徒弟们演出看起来显得过于放松(虽然也有内在的紧张),该小品显得语言不够精炼、结构不够紧凑。本山事先又告诫小利不要喊,加之角色的“结巴”设计,除夕鞭炮声中有些台词听不清,使得演出效果或多或少受些影响。

但网上有些评论或跟帖言辞之恶毒却有些出格,比如说本山怎么还不死。一个观众不喜欢一个演员,你可以不看他嘛,他出来时你可以换台乃至关机,何必恨得想要他的命,并在大年下诅咒他呢?有那么大的仇吗?这就不能不让人怀疑发帖者的真实身份和动机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