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佤族牛崇拜祖先农耕丰产文化 |
分类: 佤族走廊 |
佤族的牛崇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动物崇拜,它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1、崇拜祖先
世界上许多民族对牛的崇拜都与他们的祖先崇拜有联系,埃及人把母牛看作“天”的象征;印度人视牛为神物;波斯人认为最早的牛是人类的祖先。在我国,彝族、侗族、布依族等都视牛为自己的图腾。
佤族的牛崇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动物崇拜,而是图腾崇拜,它与佤族的祖先崇拜紧密联系。如前所述,在佤族的创世神话中,人和动物都是母牛的后代,佤族是在水牛的帮助下找到了生息繁衍的地方,佤族的语言也是向牛学来的。而在佤族的民间故事里,牛是勤劳、憨厚和善良的代表。显然,佤族人不仅视牛为神加以崇拜,而且认为自己的祖先得到了牛的保佑。
与其他山地农耕民族一样,佤族非常敬重祖先。在佤族姓氏中,以祖先命姓氏和以祖先居住过的地方命姓氏的较为普遍。如西盟马散的“永欧”姓就是该姓祖先“欧”及其族人经过许多地方后建立了一个寨子,为纪念这位祖先而以他的名字为寨名,称之为“永欧”,他的后裔也姓“永欧”。“亚木”姓也是为了纪念该姓祖先“亚木”而以祖先的名字为姓。据调查,仅西盟一地,以祖名为姓氏的就有61个。这是佤族敬重祖先的一种表现。
对牛群采取野牧法,是佤族至今仍然保存的牧牛方法。这在说明佤族生产方式落后的同时,恐怕也与他们的祖先崇拜有关,其深层原因是把牛放归大自然,有祈求祖先保佑风调雨顺、平安吉祥之意。
2、重视农耕
佤族是典型的山地农耕民族,其聚居之地山多田少,刀耕火种和挖犁撒种是其主要耕作方法,牛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尽管佤族农业耕作起步较晚,生产方法较为落后,但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他们意识到牛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佤族民间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黄牛、水牛和阿佤人生活在一起,关系特别亲密。有一年饥荒,粮食快吃光了,佤族人生活非常困难。就让黄牛、水牛去向上天要粮食。上天对黄牛、水牛说:“你们回去告诉佤族人,一天只准吃一顿饭,多吃就不够了!” 黄牛、水牛回来后就说:“上天说了,一天只准吃三顿饭,多吃就不够了!”这句话被上天听到了,很是生气,就责备黄牛、水牛说:“叫你们说一天吃一顿饭,你们怎么说一天要吃三顿饭呢?从现在起,你们就吃草好了,让阿佤人吃粮食,并且你们还要帮阿佤人犁田耕地。” 黄牛、水牛故意传错话,就不违背上天,一直吃草度日,还俯首贴耳地犁田耕地,直到今天。这个传说从侧面反映了牛对佤族农业耕作的重要影响,也反映了牛在佤族农业生产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3、祈求丰产
古往今来,许多民族都认为牛有强大的生殖力,佤族也不例外。佤族崇拜牛、祭祀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希望借助牛的生殖力而带来大地的丰收。
原始氏族祈求丰产不仅指生产的发展,也包括自身和物种的繁殖。沧源崖画中,佤族先民在崖壁上画牛或人拉牛,是希望山上牛群自然繁殖得很顺利,可以成群地拉回来供祭祀之用。佤族习俗中,凡涉及到全部落或全寨子的人都要共同参与的集体性重大宗教祭祀活动,诸如拉木鼓、猎头祭和盖大房子等,都要剽牛献祭。西盟佤族有一首《剽牛歌》唱道:白花开满山,烈火烧满天,谷种撒下地,土地有了魂。我们剽牛来祭祀,祈求谷种显神灵。谷苗出得像头发,谷棵发杈像篱笆,谷粒饱满像碗豆,谷穗长得像马尾巴。保佑今年收成好,来年剽牛几十家。不难看出,佤族崇拜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祈求谷物丰产、庄稼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