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佤族物质文化女性创造文化 |
分类: 佤族走廊 |
佤族社会早期,植物种植和动物饲养等物质创造代表着佤族先民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佤族女性在物质文明的创造中不仅确立了她们同文化的关联,也确立了女性作为文明创造主体的地位。大多学者认为,人类文明发生的关键是生产性的生产——植物的种植和动物的饲养。在佤族民间故事中,我们能看到佤族女性在植物种植和动物饲养中的贡献与作用。
《半截观音》叙述很早的时候,阿佤山上有一个寨子的泼门(头人)为人耿直,心地善良,深得百姓的敬重和爱护。泼门有个妹妹叫喃蒙,象他哥哥一样善良,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好姑娘。一天,泼门突然生病了,一连几天不吃不喝。百姓到处为他求医找药,可是泼门的病一直不见好转。喃蒙见哥哥病重,心里非常着急,她吃肉没味,喝蜜也不甜,每天为哥哥祈祷。一天夜晚,喃蒙坐在床边伺候哥哥。她突然看见一样闪着绿光的东西从窗口飞了进来。拣起一看,样子象一片叶子,只不过会发出宝石一样的光彩。喃蒙知道是神赐给的仙药,很快找来一把剪刀,把绿叶的尖尖剪下一截,煨给哥哥吃。泼门吃了喃蒙煨的药汤,几天后病就好了。喃蒙心里十分高兴。为了能给全部落的人治病,她把剩下的半截叶子埋在地里,精心照料。过了不久,那半截叶子生了根,发了芽,长出了许多绿油油的叶子。但那叶子就象被人掐去了尖尖,只有半截,活象一把锅铲,所以半截观音也叫锅铲叶。阿佤人为了感谢和纪念喃蒙,也把它叫做“芽喃半”,意思就是喃蒙用剪刀剪出的叶子。
在《家养的禽畜都是女人牵来的》中,佤族先民从葫芦里出来时,靠采摘树果、草叶生活,后来开始捕捉动物。围猎时,男人用棍棒石头把动物打死,女人则用衣带把动物捆住牵回家。女人从此不再围捕动物,而是在山洞周围的草地上放养那些栓住的各种动物。天长日久,那些动物繁殖了后代并习从人养,成为现在的牲畜家禽。
植物种植和动物饲养使人们从攫取性的渔猎生产过渡到生产性的农牧业生产,而农牧业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食料,刺激性的酒类作为普遍的饮料出现。佤族人喜欢喝酒,有“无酒不成礼”之说。在佤族民间故事中,发明香甜醇美的水酒的还是妇女。
在《水酒的来历》中,一位老大妈每天到地里劳动都要带用芭蕉叶包的米饭做午餐。有一天,她吃饱了野果,忘记了自己带去的米饭。等几天以后她想起时,白白的米饭已经发酵变甜。她把饭放竹筒里用水一泡,发现泡饭的水有一种醉人的香甜。就这样,老大妈成了第一个发明水酒的人。
从佤族民间故事中不难看出,佤族社会早期,女性在经济生活中占据优势并有重要地位。在以往批判男性为中心的历史时,大家看到的更多的是妇女受压迫的历史。而从佤族民间故事中的“不要看女人好象气力比不上男人,可女人对人类的生存贡献是很大的......女人应当是我们生存的宝贝才对呀!” 我们可以感受到佤族社会早期男女社会性别关系平衡和谐的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