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32 1115 巨石阵与我们的前世今生(上)

(2014-01-16 00:07:30)
标签:

巨石阵

玛雅

世界末日

2012

银河对齐

分类: 英格兰行记—伦敦/剑桥

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个索尔兹伯里平原(Salisbury Plain),平原上静静地矗立着一组硕大石块。

 

很久很久以前,久以前,久以前,确切地说,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也可能是三十三年前,俺第一次得知在遥远的世界另一端有这样一座神秘的巨石阵(Stonehenge)。在那个资讯匮乏的年代,文章甚至没有配发照片,只有手绘的简略插图。由此而来的,便还是同样的感慨:没想到,有一天俺能身临其境。

 

1. 

232 <wbr>1115 <wbr>巨石阵与我们的前世今生(上)

 

在世界各地的著名景点中,巨石阵大概得归入“看景不如听景”的那一类——大片的开阔地上,横七竖八地立着一些青石,除了高些、大些、切削得整齐些之外,它们也没有更多不同寻常之处。世界各地的人们,大老远跑来就是为了看看这些大石头……周围也确实没更多可看的了,顶多还能瞅瞅默默吃草的羊儿以及,它们正低头吃的草。

 

2. 景区入口,凭门票领取语音导览机,有中文解说词 

232 <wbr>1115 <wbr>巨石阵与我们的前世今生(上)

 

3. 经过这个通道便进入巨石阵景区
232 <wbr>1115 <wbr>巨石阵与我们的前世今生(上)

 

4. 看,它就在那里
232 <wbr>1115 <wbr>巨石阵与我们的前世今生(上)

 

5.
232 <wbr>1115 <wbr>巨石阵与我们的前世今生(上)

 

6.
232 <wbr>1115 <wbr>巨石阵与我们的前世今生(上)

7. 巨石阵与大片牧场融为一体,A303公路从旁边经过
232 <wbr>1115 <wbr>巨石阵与我们的前世今生(上)

 

面对巨石阵,走得愈近愈看不出什么,由此倒是能体会出些许“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味,然后再推导出“看石头是石头,看石头是石头,看石头是石头”的人生三重境界。

 

多么乏味的境界……

 

但既来之则好好看看之,顺时针转一圈儿,逆时针转一圈儿,顺时针转完一圈儿之后再逆时针转一圈儿……当一大帮人集体做这种事的时候,就有了些仪式感,有了些宗教崇拜的色彩,而当初建造巨石阵的意义很可能也在于此。想想看,在食不果腹的史前时代,若不是有某种精神力量做支撑,建造者们如何能坚持到底呢。

 

8. 

232 <wbr>1115 <wbr>巨石阵与我们的前世今生(上)

 

9.
232 <wbr>1115 <wbr>巨石阵与我们的前世今生(上)

 

10.
232 <wbr>1115 <wbr>巨石阵与我们的前世今生(上)

 

11.
232 <wbr>1115 <wbr>巨石阵与我们的前世今生(上)

 

12.一些风化过度的重要部位被填上了水泥和金属加以支撑
232 <wbr>1115 <wbr>巨石阵与我们的前世今生(上)

 

13.
232 <wbr>1115 <wbr>巨石阵与我们的前世今生(上)

 

14.图右那根立石顶部是一个榫头,它所支撑的横梁已不见踪迹
232 <wbr>1115 <wbr>巨石阵与我们的前世今生(上)

 

15.
232 <wbr>1115 <wbr>巨石阵与我们的前世今生(上)

 

16. 看草地上
232 <wbr>1115 <wbr>巨石阵与我们的前世今生(上)


17. 一只目测不下10斤的大野兔,生在英国算你命好……

232 <wbr>1115 <wbr>巨石阵与我们的前世今生(上)

 

18.
232 <wbr>1115 <wbr>巨石阵与我们的前世今生(上)

与当今相比,远古时代的技术水平和生产力无疑都非常低下,但那时的人们也有其的优势——有得是时间和耐性,这两样儿能在很大程度上补足前两样儿的欠缺。巨石阵就是这样一个用时间和耐性磨出来的伟大工程,它从破土到第3期工程竣工,全程历时1500年。也就是说,如果巨石阵现在才竣工,那它应该是隋文帝下令建造的。

 

巨石阵1期工程开始于5100年前,当时大石头们还没有登场。人们挖了一个直径110米的环形沟,又用挖出来的泥土沿着沟边筑起环形土堆。接下来,环形沟内挖了56个直径1米的圆洞。最早是17世纪一个叫约翰·奥布里的古董商发现了这些洞,于是它们被命名为“奥布里洞”(Aubrey Holes)。2013年,考古学家从奥布里洞里挖掘出一些火化后的遗骨,这些碎片属于63个古人。而另一些考古发现表明,每当仲冬或仲夏来临的时候,可能有多达4000人聚集在此庆祝,其中一些人甚至来自遥远的苏格兰。

 

19. 巨石阵1期工程概貌(网上图片) 

232 <wbr>1115 <wbr>巨石阵与我们的前世今生(上)

 

1期工程前后花了大约100年,导览机中的中文解说词中有一句话令俺印象深刻:“当时的人们用牛肩胛骨和鹿角制作的工具完成了这个工程。”在那生命短促的新石器时代,100年更显漫长,1期工程可能最少经历了四代人才完成。工程本身并不复杂,但在还要为了生存而与大自然苦苦抗争的时候,为何不去集中人力狩猎采集而是耗时费力地弄出这么个大土环呢,准确原因至今无人知晓。

 

巨石阵2期开始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400年时间里,环形沟内又多了些直径40厘米的小土坑,据信它们是为固定一些木制结构建筑而挖的。属于这个时期的骨灰残片为数众多,考古学家由此推测认为,不管之前和之后巨石阵这片地方做何用途,至少在这个阶段,环形沟内是一个封闭的火葬墓地。

 

20. 巨石阵2期工程的想象图(网上图片)

232 <wbr>1115 <wbr>巨石阵与我们的前世今生(上)

巨石阵工程启动500年后,石头终于上场了。在3期工程初期,露面的只是一些大约4吨重的小青石块,它们产自240公里之外的威尔士彭布罗克郡。从运输难度来说,以小石块为先锋大概能达到热身的目的,它们为其后大家伙的出现铺平了道路。不过小石块的价值不仅限于此,有专家发现,其中一些石块的摆放位置很有讲究,它们的组合能够标出夏至日的日出方位和冬至日的日落方位。

 

21. 巨石阵3期的前期工程想象图(网上图片)

232 <wbr>1115 <wbr>巨石阵与我们的前世今生(上)

 

22. 这块位于阵外的石头名叫“脚跟石”(Heelstone),是巨石阵3期前期工程中立起的一块重要石头。它所处的位置当时是一条道路,每年夏至日黎明的阳光正好经过它投射在巨石阵主轴线上

232 <wbr>1115 <wbr>巨石阵与我们的前世今生(上)

23. 右下角小白圈中的就是“脚跟石”(网上图片)

232 <wbr>1115 <wbr>巨石阵与我们的前世今生(上)

 

24.位于圆环阵外的这块石头叫作Station Stone,与脚跟石同时期出现。当初有4块位于圆形土环内四角,它们连成一个内切的矩形,如今Station Stone只剩下两块

232 <wbr>1115 <wbr>巨石阵与我们的前世今生(上)

 

接下来,工程越玩越大,更多更大的石头运抵现场。人们已不满足于在平地立起石块,而是用精心打磨过的巨石搭起门型结构:两块各重50吨的石头做立柱,架起一根石头门楣,门楣和立柱之间通过榫卯结构进行固定。像这样的大门共有五座,呈马蹄型摆放,开口位于东北方向。人们还试图在外围建造一个石门状石圈,但似乎最终没有彻底完成。从功用上看,这些壮观的石门与之前4吨一块的小石柱并无本质区别,它们的摆放位置同样与夏至日和冬至日的太阳方位有密切关系。

 

25. 外圈石门的榫卯结构示意图(网上图片) 

232 <wbr>1115 <wbr>巨石阵与我们的前世今生(上)

 

26.

232 <wbr>1115 <wbr>巨石阵与我们的前世今生(上)

 

27.
232 <wbr>1115 <wbr>巨石阵与我们的前世今生(上)


28. 前后3期工程的进展示意(网上图片) 

232 <wbr>1115 <wbr>巨石阵与我们的前世今生(上)

 

据考古学家估算,光是运输和树立起巨石这种规模的工程,当时就需要1万人干上整整一年。当时已进入青铜时代,看来生产力的发展已经养得起人数如此众多的非生产性劳动大军。他们的工作目标就是把3期工程初期的小石阵弄得更排场些,或许这样才能更充分地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吧。

 

◆ 啥啊,你是不知道,想多拿回扣就得干大工程,1万人1年的口粮可不是小数噢,敬畏之心又不能当饭吃。

 

◇ 后来的800多年里,巨石阵没有什么本质变化,发生改变的只是石块的多少和排列的形状。

 

◆ 你看,想连续不断地拿回扣,就得不停地包工程,有工程要干,没有工程创造工程也要干!

 

29. 运输巨石(网上图片) 

232 <wbr>1115 <wbr>巨石阵与我们的前世今生(上)

30.(网上图片)
232 <wbr>1115 <wbr>巨石阵与我们的前世今生(上)

31. 树立巨石的想象图(网上图片)
232 <wbr>1115 <wbr>巨石阵与我们的前世今生(上)

 

32. 树立门楣石的想象图(网上图片)
232 <wbr>1115 <wbr>巨石阵与我们的前世今生(上)

 

33. 从都铎时代开始,巨石阵的归属一直随这片封地多次易主而改变。1918年,一个名叫塞西尔·查博的人在一场拍卖会上花6600镑买下了巨石阵,然后将其捐赠给了国家,提出的捐赠条件之一是巨石阵要对公众开放参观。在1977年之前,参观者是可以在巨石间随意行走的,甚至有人会爬到巨石顶上。图中是1885年时的巨石阵(网上图片)
232 <wbr>1115 <wbr>巨石阵与我们的前世今生(上)

巨石阵的用途至今众说纷纭,但不外乎高级墓葬、宗教场所、天文台等几种说法。有人认为,那56个奥布里洞就是为预测月食而挖的。照此说来,这个绵延1500年的工程前后目的倒是很一致。但是,想想我们与隋朝人的思想差异,又让人怀疑在那1500年里,人们的目标是否真的能如此连贯一致,而又但是,史前时代的人们的心眼远远没有今人那么多,所以大概也就没那么容易改主意吧。与今人相比,他们的生活处于绝对的慢动作状态,慢悠悠地思考,然后花1500年去落实倒也并不奇怪。

 

其实,远古祖先们的精神追求很难用如今的常理加以解释,而他们对自身实力的估计有时也还达不到常识水准。两者结合,运气便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命运的主宰。智利复活节岛上的原住民,热衷于建造巨石像,导致小岛上的物质再生产难以为继。为了用滚木运输石像,他们砍光了岛上的树,甚至没有机会扎起木排去大陆求生,最终导致全族灭绝。所幸不列颠岛的自然资源足够丰富,巨石阵的规模没那么大,战线也拉得足够长。

 

◇ 有人对“天文台说”表示质疑:既然是为了标示天体方位,何不就近找些木桩立在环形沟里呢,何苦劳民伤财地大老远地运石头过来。

 

◆ 俺觉得吧,“回扣说”能够完美地粉碎这种质疑……

 

 

(手机拍摄的巨石阵地区视频片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