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影响学生和小辈的“八”“七”“六”“五”“四”“三”

(2023-08-29 21:03:35)

影响学生和小辈的”“”“”“”“”“

 

庄关通

 

1939年生,第一次进教室给学生上课、被叫庄老师,是1955年夏,我初师将毕业,到吴江同里的南濠弄小学实习(试教),教的是四年级语文和美术【请见照片】。之后,未经考试而一路进中师、高师,未毕业就做过语文教材、教参的编辑。

学校毕业后,除了做过机关干部、到过农村搞四清、蹲点之外,就是做教师,包括在中学、中师、大专、党校里做教师。

除一般的中学、中师语文教师教过《语文》、《文选与写作》之外,我还先后教过《文学概论》、《中学语文教学法》、《教师口语》、《汉语•修辞》、《古代文化常识》、《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等。这不是我有能耐,而是当时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我只能带头挑担子,靠的是边研、边学、边教。

以上这些,都属学校教育。

2002年我退休后,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还是被青少年学生称呼为“老师”影响学生和小辈的“八”“七”“六”“五”“四”“三”


影响学生和小辈的“八”“七”“六”“五”“四”“三”

至于家庭教育,我是1971年起注重的,关爱过儿子、孙女,还多多少少影响过侄辈、外甥辈、侄孙女。

回顾一下,如果说可以对我的学生和小辈产生一些良好影响的,那么主要在于可归结为“八”“七”“六”“五”“四”“三”方面的言和行。

 

,指八字学风。

我自己的学习,始终坚持勤奋、博学、多思、创新。1989年,为了明确复校不久的江苏省吴江师范学校的学风,我提出了勤奋、博学、多思、创新八个字,并写进了我作词的校歌,让一届届学生吟唱、践行【请见校歌照片】。

 

,指七个第一

它们是:“治学,勤奋第一”。   “处世,道德第一”。“交友,信义第一”。“立业,独创第一”。“治家,孝慈第一”。“出门,安全第一”。“终身,健康第一”。

 

,指六合立体

这是我的语文教育观。想叫语文教育立起来,呈坚实稳固的立体型,教师应当注重“六合立体”:(一)以“品”为底基。不能忽视语文教育中思想、情感、意志的熏陶,要充分发挥语文课在人品培养方面的作用。(二)以“听、说、读、写”为四壁。四者不可偏废,尤其不能让听和说能力的培养陷于有名无实的境地。应当如房屋四壁联一体、如驷马并驾齐驱那样,让听、说、读、写能力同步上升。(三)以“用”为顶台。人格、品德好不好,听、说、读、写能力强不强,既须由“用”来检验,又须通过“用”来再发展,再上台阶。【注:《“六合立体”的语文教育观及实施策略》,是本人的科研课题之一,1999年获江苏省教委颁发的树勋师范教育科研奖,并被编入《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一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7月第1版)。】

 

3个“五”。

一是,五育并举 1989年,我在为江苏省吴江师范学校的校歌酝酿歌词时,就曾斟酌:对学生提“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还是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为当时的一般说法是前者(1995年公布的教育法也是前者)。我最后确定的是后者,是学习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后想通了。因此,吴江师范学生唱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请见校歌照片】。

二是,“五子”演讲。从指导上幼儿园孙女“三子”讲故事开始,发展到指导社区青少年学生的“五子”演讲,即“稿子美一点,胆子大一点,嗓子响一点,眸子亮一点,脑子活一点”。

三是,“五多”练写,即:多学(读书,聆听,观察),多行(体验,实践),多思(在思考中拿出真正是“自己的”东西来),多写(“厚积薄发”的“薄发”,不是写作次数上的“少发”),多改(把修改看作自己再创作、写作水平再提高的过程)。

 

,有2个“四”。

一是,四“到”读书:在古人提倡的三“到”读书——“心到,眼到,口到”,增加一个“手到”(写读书笔记),变成“心到,眼到,口到,手到”。

二是,四“进”课堂。在师范任教,考虑到学生毕业后要进课堂工作的,而一定比例的学生须教语文,所以这个“四”可能有启发作用。我以为,语文教师上语文课应该是:把功底带进课堂(包括理解课文的宽度、深度,自己的文化修养,课上应变的智慧);把情感带进课堂(包括与课文共鸣的喜怒哀乐,希望学生同教师一起来学好课文的热情);把谐趣带进课堂(包括课文中固有的情趣,由课文延伸出来又不游离课文的语料,名篇中描写、修辞本身雅致、风趣、诙谐,有待教师发掘);把民主带进课堂(包括让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同教师一起议论分析,敢于笑出声来,敢于脱口而出地纠正教师授课中的疏漏或差错)。

 

,有3个“三”。

一是,三“才”智能,即语文教师应当朝“三才”方向打好自己的功底:耳才,口才,文才。【注:本人1997年写的9500多字论文《略论耳才培养》,获江苏省第一届语言文字工作优秀论文一等奖,被省教委办、语委办编入《1998年获奖论文选》;其要点4100多字刊登于香港《语文建设通讯》杂志1998年总第56期;其要点6000多字被编入《语文教学的苏州味道——苏州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论文选集》(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5月第1版)。】

二是,三“边”立业,即边研,边学,边教。

三是,三“万”磨炼,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越万道堑。

 

【照片说明】

11955年试教。最后一排左1是庄关通。

2)庄关通作词的校歌。

202381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