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退休后的要务——四个担当的回报


我退休后的要务——四个担当的回报
庄关通
一、 意愿
我2002年2月退休时已过62周岁。一退休就忙碌,兴致勃勃地陪伴孙女。
虽然退休,但我的四个身份没有变:我还是人;在家庭里我还是长辈,父辈加祖辈;“退休教师”只是在“教师”前加一个限制词,何况我一直享受着津贴;我还是党员,只是变成老党员。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一对文盲农夫农妇的第五个孩子,我能过着不愁吃穿的安定生活,靠的是什么?
所以,我退休后的意愿很明确,要务是:以四个担当回报师长,回报党和人民。20多年过去了,我始终不忘四个担当:(1)不忘长辈的担当。团结家人搞好家庭文明建设,并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作正面宣传 。(2)不忘教师的担当。以自己的寸之长,助人不倦。(3)不忘党员的担当。坚持履行“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这义务。(4)不忘做人的担当。“人而不学,虽无忧,如禽何?”“学至乎没而後止也。”我必须学而不厌。
挚友王希杰先生曾多次要求我继续在汉语修辞学方面有所研究。我听了想了,但没有完全照办,我感到高校、研究所里这方面人才多得很,我对青少年的语文学习做些查漏补缺实事,可能更有意义。
二、 文字
我父母五、六十岁后还起早摸黑,为农耕;我退休后早起晚睡,为笔耕。笔下出现多少汉字,我无法计算,如今可见、可忆的是这些方面:
【发表于报刊】
《震中教研活动记》(2003年9月《吴江日报》)
《好问宝宝VS 聪明爷爷》(上海《健康娃娃》杂志2004年第11期)
《对文字要认真推敲,精益求精》(2005年1月《新民晚报》)
《传统美德——取之生活,融于生活》(《健康娃娃》2005年第9期)
《词曲诵垂虹》(2007年11月《吴江日报》)
《亲子游戏》26则(上海《看图说话》杂志2008年第1期至第12期)
《长桥究竟几个洞?》(台湾《国文天地》杂志2010年第二十五卷第八期)
《记起柔石他们的时候》(2011年6月《长宁时报》)
《韩愈——“修辞立其诚”的一面古镜》(《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第9期)
《基石·标杆·路标——贺<</span>松小百年>出版》(2011年12月《吴江日报》)
《学生要专门学习地点方言吗?》(上海《新读写》杂志2012年第1期)
《两代人怎样做加法?》(上海《为了孩子》杂志2012年12月)
《祖辈助一臂之力前先要定位》(《为了孩子》2013年1月)
《说“廉”》 及“廉镜”四十摘录【7则】(2013年4月《社区晨报·新泾镇》)
《出水芙蓉—— <</span>红楼梦>比喻欣赏杂记》(台湾《国文天地》2013年第29卷第5期)
《退休老人开博客》(2013年12月《长宁时报》)
《忆少年卖鱼》(2015年第5期《苏州杂志》)
《学而不厌,助人不倦》(2015年第11期《上海老干部工作》)
《与时俱进。利用网络充分释放正能量》(2016年《上海老干部工作》)
《一位吴江人在上海的退休生活(上)》(2020年12月《吴江日报》)
《一位吴江人在上海的退休生活(下)》(2020年12月《吴江日报》)
《维护师道尊严
《维护师道尊严
【编入出版社出版的书籍】
《懂教懂学者多多益善》(《传递幸福》序二,文汇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美玉与美言》(《盛世说玉》,文汇出版社2007年第1版)
《我和江苏修辞学会——重读希杰来信》(《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第1版)
《江苏修辞学会学术研究氛围对我的影响》(《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第1版)
《变着法儿玩玩具》、《画圆的乐趣》、《巧手折线》、《雕像》四篇(《培养孩子创新品质的家庭游戏》,中国商业出版社2013年3月第1版)
《略论耳才培养》(《语文教学的苏州味道——苏州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论文选集》,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5月第1版)
《长桥究竟几个洞?》(《垂虹桥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9年4月第1版)
《垂虹,永驻吾心》(《垂虹桥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9年4月第1版)
【编入内部刊物或文集】
老龄专题论文被编入历年《长宁区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工作专题研讨论文选集》
《略谈助老就餐的模式及经验》,
《要辩证地把握“知足”与“不知足”》,
《巧助一臂力
《部门联手,用好、护好老年志愿者》,
《略谈“老有所学”的四个问题》,
《顺心、顺应、顺手》,
《对发挥余热的思考》,
《退休老人亦须端正价值观》,
《恰当调节严和爱》,
《走得出,用得准,留得长》,
《退休人员进驻“博客空间”的价值》,
《主动,可敬;带动,可喜;说动,可取》。
《我们怎样帮宝宝学说话》(《苏州教育科研》2003年5月家教版)
《仍然要以“学不厌”、“教不倦”严格律己》(吴江市《流金岁月》,2009年)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四环一”教育活动宣传提纲》(长宁区关工委《五老之声》,2010年)
《在附小种下认真的根》(吴江市松陵镇中心小校《世纪回眸》)
《唐宋诗词里的“松江”和“鲈鱼”(上)》(吴江区文联《吴江文艺》2013年)
《唐宋诗词里的“松江”和“鲈鱼”(下)》(《吴江文艺》2014年)
《编“语文”的势利与无奈》(常熟图书馆《读书台》,2014年)
《怀善,求真,臻美——手捧<</span>倚兰书屋自珍集> 的感慨》(《读书台》2016年)
《中日修辞学学术交流的一桩美事》(《读书台》2017年)
《作家呀你为啥撇弃这些书?》(《吴江文艺》2018年)。
《尽我所能,为青少年成长多做好事》(长宁区关工委《“我与下一代”征文汇编》)
【自编自印文本赠送他人】
2006年,《活泼的小球球——学前家教的一次探索》。
2008年至2010年,《夯啊夯——“家校互动平台”帖子集(一)、(二)、(三)》。
2011年,《我爱文,我爱艺》。
2011年,《舟子放歌光明博客谈家教》。
2012年,《爱心,匠心,伴随宝宝成长》。
2013年,《用好熟语》。
2013年,《读而不厌》。
2014年至2016年,《家庭志愿服务工作室交流资料(共四辑)》。
2016年,《“70·12阅读班”活动资料》。
2013年,与王希杰、陈新合作,编印《晒不死的马齿苋——光明博客三人行》。
2014年,与王希杰、陈新合作,编印《门前流水尚能西——光明博客三人行之二》。
以上16册合计超过100万字,主要是发在光明网光明社区的博文。赠送给学生、教师、居民、各类志愿者的文本超过1850册。
【可忆的四“稿”数:党课稿22篇,专题讲座稿近20篇,各类会议上要求我发言的发言稿30多篇,博文稿1600多篇。】
三、 奖励
曾有朋友从我健康着想,劝我志愿服务别那么起劲,疑惑我是不是受名声束缚。这是误解。
我所图的是,怎样回报得更有效!荣誉根本不是我之所求。
我曾在基层党组织、镇和区关工委负责人面前提出过:别再为我报先进个人候选人。得到的是领导的劝导。
我的生活一向俭朴,退休金那么高,很够啦。我老年阶段的物质生活不知比我父母好多少倍!我还须图什么“利”?所得奖金、讲座费等,我通通用于印制赠送文本、“悦读班”开支以及捐助等方面。
【文字作品获奖】
2007年,《美玉与美言》获《盛世说玉》征文大赛(面向全国)二等奖(共3名)。
2008年,《三“兼”尽孝》获“上海市孝亲敬老好文章”二等奖,获2008年全国“敬老好文章”三等奖。
2009年,《隔代相比,悟新中国可爱无比》获长宁区共产党员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比赛一等奖。
2011年9月,《记起柔石他们的时候》获“长宁区‘红色感怀——纪念建党90周年’征文二等奖”。
2015年1月,获光明网光明社区“年度精英博主”。
2017年7月,“老舟子新放歌”博客,被评为“上海市离退休干部博客空间优秀博客”。
2019年12月,《尽我所能,为青少年成长多做好事》获长宁区关工委“我与下一代”征文“好征文”奖,
老龄专题论文中有13篇获区级奖,《协调五“养”,从个人层面成就“老有所养”》获市级奖。
【非文字作品获奖(区级以上)】
2009年,“长宁区老有所为之星”。
2016年,“长宁区优秀共产党员”。
2017年,长宁区“慈善之星”。
2017年,长宁区“最美志愿者”。
2018年,“长宁区关工委第三批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奖”。
2019年,“长宁区社区治理能人”。
2021年,“长宁区优秀共产党员”。
2015年,“上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
2018年,“2016—2017年度上海市优秀志愿者”。
2021年,“上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
2023年,“‘乐龄申城·E行动’志愿服务优秀志愿者”。
2020年8月,“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
【家庭获奖(区级以上)】
2007年,“2005-2006年度长宁区五好文明家庭”。
2008年,“2006-2007年度上海市五好文明家庭”。
2009年,“2007-2008年度长宁区五好文明家庭”。
2010年,“2008-2009年度上海市五好文明家庭”。
2011年,“2011年长宁区文明家庭示范户”。
2012年,“第八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
2014年,“海上最美家庭”。
2015年,上海市“百个优秀市民阅读家庭”。
2018年,长宁区“健康家庭称号”。
(2023年8月16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