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冷门俗语的感想


读冷门俗语的感想
庄关通
《汪中论通不通》,是王希杰先生2011年4月5日发的一篇博文,我读它后,感叹学无止境。一个人,即使活120年,也仍有许许多多书没有读过,仍有大大小小的惑没有解开,这方面的实例太多太多。
喏,这就是:王先生4月4日的博文提到了“打差别”。这故事,我原本听到过,但没有读过原文,更没去细想。这回我翻了书壁上的书,才知其原作在明代赵南星的《笑赞》里。故事说:
郡人赵世杰半夜睡醒,语其妻曰:“我梦中与他家妇女交接,不知妇女亦有此梦否?”其妻曰:“男子妇人有甚差别?”世杰遂将其妻打了一顿。至今留下俗语云:赵世杰夜半起来打差别。
赞曰:道学家守不妄语为良知,此人夫妻半夜论心,似非妄语,然在夫则可,在妻则不可,何也?此事若问李卓吾,定有奇解。
我读了,疑惑并不少:
1、赵妻只是反问一句,表示男女是一样的,并没有说“我梦中亦曾与他家男子交接”,赵世杰为什么立即打妻子?
按理该是赵妻可将丈夫狠狠打一顿,因为他做了这种梦。赵妻大可指责丈夫:“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往日若无邪念,你怎做出这等梦来!”
2、如果赵妻的确也做过这种梦,但她若灵机一动说:“我从无这等淫梦!”那么,至少不会挨打。
这样看来,能说老实话吗?什么语境里,不能说老实话?
3、写“至今留下俗语云:‘赵世杰夜半起来打差别’”,这俗语如今民间并不流传啊! 这“俗语”为什么不“俗”?该怎么认识俗语的形成和传播规律?
4、明明是“打妻子”,而且是因为“无差别”而打,为什么说成“打差别”?
5、为什么断定李贽能回答好“夫可妻不可”问题?李贽的“奇解”会是什么?
6、夫与妻之间会出现如此的“打差别”,别的可能涉及人与人关系的,还有没有“打差别”现象呢?
对这一连串问题,我可以说上一句半句,但准确吗?到位吗?难哪!
我想,就古籍里这么一小段故事,会生出这些困惑,我们中国有多少卷古籍啊!我感叹——书,读不完!惑,解不尽!
我喜欢阅读古籍,但我只读了几本呀?有什么资格自满呢?
因此,我看,有个文人被人捧成什么什么“家”、什么什么“大师”后,就老虎屁股摸不得,以为他什么都“是”,别人什么都“不是”,别人评论他书里的破绽,他就火冒三丈?其实,在旁观者眼里,尺短寸长,评论者某方面的学问比他强呢!他何必如此?
清代进士姚文田曾撰过一副对联:“世上几百岁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读书,实际上是在为自己做好事。书是读不完,惑是解不尽,但我不能认为本来就“读不完”、“解不尽”,就放松读和解、甚至不读不解。
因此,我看,“难得糊涂”而不忘读书者,是明白人,不糊涂!以为读书无用而不读书者、仅读几本书就自以为是者、读书读成“两脚书橱”者、推说“工作忙”或推说“年老眼花”就不再读书者,难说是明白人,他们真有点糊涂了。
毕竟老了,心血管不怎么听话,脑供血也不如意,我要天天读书,遇上咪咪小的字体,我就不得不捏着放大镜,或者不得不在电脑上将可靠的电子书字体放大了再读。麻烦就麻烦吧,多读读书,多解解惑,眼动脑动心更动,我脑萎缩的速度也许能缓慢一些吧。
(2011年4月6日第一稿发光明博客,2022年10月22日修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