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一父母》-两个月封闭陪伴微课堂-如何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标签:
育儿合一父母内在小孩用心感受灵修 |
分类: 生活经营 |
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最美好的记忆也许是在童年。作为父母,怎么样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是按照父母的意愿让孩子他们的童年,还是按照孩子自己的意愿度过他们的童年?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一个人,如果先天的特质超过了文化对他的影响,那他就会显得过于野性;如果文化的影响超过先天特质,那他就会显得过于酸腐,不知变通。对人类的每一个个体来说,文化的限定作用是通过父母来传承的。作为父母,如何陪伴孩子的童年,如何做好孩子这个第一任导师,可以通过学习来做的更好。
心泉成长专注家庭关系教育,三年多来,我们做过很多公益课程,也做过很多收费课程。《合一父母》是雁行和风铎老师一起精心打造的微课堂,通过两个月的微信群内陪伴,紧密的互动,大家一起共同成长,一起相互支持,给到孩子快乐的童年,同时也提升自己作为父母、作为自己的能力。
好的课程不但能够滋养学员,也能够滋养到老师,雁行和风铎老师会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提升课程品质,给到大家高质量的陪伴。
做我所学,教我所做,知行合一,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和孩子互动,然后将所学所得所做分享给更多的人。这是心泉成长所有导师的理念,也是心泉成长办课及挑选导师的宗旨。
3月28日,风铎老师新一期微课堂开始招募:《合一父母》微课堂群等待你的加入。
主题:《合一父母》
时间:3/28重新开课,每周一次,每次两小时,共8次大课
讲师:风铎+雁行
授课形式:可以重复收听的理论课件+实时在线老师的讲课及互动+群内教练陪伴
价格:800/人。
报名微信:15800825118
合一父母理论课程内容--陪伴才是重点
第一部分《亲子沟通篇》:分五次讲完,涉及内容有:对方有情绪我该怎么办?我有情绪怎么办?大家有冲突时我可以做些什么让对方和我都舒服?平时大家相安无事时,如何相处?
第二部分《情绪篇》:为什么我无法控制情绪我的情绪按钮在哪儿?
第三部分《信念篇》:什么是信念?信念如何创造了我目前的生活?我想要创造和谐的两性关系和亲子关系,我需要做哪些调整?
第四部份《界限篇》:什么是界限?我的界限在哪儿?我如何清晰分清自己的界限和别人的界限。如何守住自己的界限又不侵犯对方的界限。
往期学员分享:
学员G:风铎老师,你一直在找适合我们学习的方式方法,我感受到了您的用心,我觉得很受重视,很温暖!
学员Q:今天我收获最大的是开头那段儿:我们为什么通常用愤怒掩盖着急、恐惧、担心等等冰山下的情绪,是因为我们不愿意面对那些情绪,从而希望用愤怒使得孩子停止他们的行为,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那些情绪的出现。虽然以前也听过一些类似的说法,但从没像今天这样系统且清晰过。
学员R:你们办这个太好了!很感激!个人窃以为雁行的辅导N超值!
合一父母
学员S:刘*和亦*都是我同学。我最开始进心泉父母群,就是刘*分享的二维码,然后在群里发现朋友娜娜也在,很喜欢你们平台,里面的微课我都有仔细听。
学员T:雁行老师,我很喜欢你,每次听你说话都感觉很舒服,能量满满的。我也很感谢心泉这个平台,让我学到了很多。我们是希望重庆也有个可以提供到大家心灵成长包括父母培训机会的平台。心泉是我们的榜样。
学员U:哭得好痛快。谢谢你。
雁行:深呼吸,吧刚才那个场景吸入体内,慢慢整合进入自己内在。
学员U:我就是风铎老师说的,很可怜的乖孩子。好疼好疼那个小姑娘……现在我想和自己待在一起一会儿,我还有其他的情绪,缓过来晚一些再向你说。
雁行:好的。享受和自己在一起的过程。
学员V:只有自己成长了,才有能量去聆听和面质。疗愈自己的内在小孩,我才能真正的长大。
在理论部分,这次让我收获最大的,是对需求的界定,这个问题以前都被我忽略了,我只考虑情绪需要倾听,却没考虑孩子的需求到底是什么。这是我接下来需要重点练习的部分。只有知道我们各自的需求,而非表面上的解决方案,才能更好的运用第三法。
还有,我搞清了一直以来对第三法的误解。我就是那个常常把第三法变成2.5法的人。
雁行:亲爱的,你已经具备自救的能力了。未来惊喜不断,只要我们不再自我欺骗,真正的成长就开始了,谢谢你的反馈!
学员W:确实,当她要,我们再给,会效果很好。非常感谢雁行,我会好好想想。
学员分享:
学员X:这个星期不能陪伴宝贝,只能送她去奶奶家住一周。前一个星期我就开始发出预防性我信息,对她说因为妈妈要工作,所以只能送你去奶奶家,她听了就讨价还价说能不能只住三天,我说恐怕不行。她就表示不开心,但是不快的情绪很快就过去了。今天早上起床后我就提醒她去奶奶家要带鱼肝油,于是她打开分药盒问我几天啊?我说七天啊。她说,那格子不够(分药盒格子只有6个)。我说你可以选择现在就吃今天的量或是在一个格子里多装几颗,她已经在心里认同要在奶奶家住七天的事实了,预防性我信息起了作用。开车上路,她就问走哪条路?我说上高速可以快一点到奶奶家,她说她想走通途路,我没往心里去;上了高速一半的时候,她问还有多久可以到,我说快了快了。又过了一会儿她有点生气地要求我马上下高速走慢一点的那条路,我才恍然大悟,她问什么时候到和想走慢的那条路背后的需求就是想要和我多待一会儿,终于懂了,于是说那等一下到了奶奶家吃好饭再陪你玩一会儿好吗?她开心起来。总结一下:最近妞在有情绪的时候我会有意识的选择停一下,虽然还不能熟练地运用技巧,但还是有所进步,学费没白交。在此特别感谢风铎老师和雁行姐,孜孜不倦地引领和支持,感恩!
学员Y:风铎老师的课在夜里追完了,又有了新的感触和感悟,我喜欢多听几遍,再细细琢磨,老师讲的那几个案例里又看到我的影子,尤其是听到那句“你这个死孩子blabla……”我也这么说过,即使有时强忍住但心里也这么想。反思了一下自己平日里哦你给的反问句较多,质疑语气,大多是“你怎么回事?”“你这个人怎么这样”“我不是告诉你了吗”“你难道没听到吗”“你没听见我说过吗”类似如此。我以后应该多用一些肯定句式,并且语气平静。“非责备行为描述”这个还需要努力纠正,因为责备已形成习惯。“具体明确的影响”这个通常也不过脑子,都是习性而为,不表达具体的影响,都是标签。“最初的,内外一致的感受”这个更难了,这就是有时吵架吵着吵着都忘了为什么而吵,所以这的确要花功夫在时时刻刻的觉知觉察。
学员Z:老师,我好感激你,当你温暖的声音安抚内在小孩时,我感觉到了妈妈的温暖,这是一种我缺乏的温暖。我泪流满面,我的妈妈非常大大咧咧,从来不曾这样温暖的对待我,不管什么事都是先责备我,也不觉得我漂亮。我把右手放在自己的胸口,看见一个黯然的女孩,她的身边全是灰色的,一个人坐在那里。
学员1:这件事勾起我小学时代的深深的伤疤,我那时遇到一个极其变态、在我人生中都未曾遇见的老师,她每天都留大量的作业给我们,我就每天哭着写,根本写不完。当时住在奶奶家,奶奶就陪着我,晚上写不完就早上醒来接着写,但是奶奶并不多说什么,就那么静静地陪着我,没有指责,没有唠叨,每天如此,特别平静。若干年后我才回想起来,其实我当时作为孩子心里只是难受、恐惧,哭是唯一的宣泄,但奶奶当时能在身边陪着我,真的心里很温暖很温暖,以至于这么多年以来,奶奶虽然过世了,每当想起曾经她那么耐心地陪我做作业,我心里真的好平静,也觉得很美好。当时那时候并没有体会那么深。有很多事,虽然过去了,但那种感受真的会陪你一辈子,我在群里这段时间越来越深刻体会到这一点。
学员2:真心体会到在听课的过程中,也许老师当时说了啥可能我们并没有太大的感触,但一到遇到事情时,自动的会不经意间提取来用,太感谢老师了。您对我的启发太大了,为了表达对您的谢意,趁着七夕晚送你个小小的礼物,以表谢意!
学员3:睡前翻看了下今天此群的记录,仍然能感受到白天的那份喜悦在,心里美美的,说明这份喜悦被我真正持有了。
分享中午在给先生发我信息作业时的情景。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好像没什么话要讲,在那发愣时,脑袋里突然冒出风铎老师的话语“用心去感受”,灵感一下子就来了,用心去感受下看能找到什么后,发现当我停留在头脑层面想要去表达时只会找词语,而用心去感受(我真的拿手放在心口,然后回顾我们之前的一些场景)所找到是自己内心里面的真实的体会和感受,并且还伴有需求在。这种感觉太棒了,自己都感到很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