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情绪问题内化个性障碍 |
分类: 浅谈我见 |
某天晚饭时,可可跟我说:逸最近不知道怎么了,变得会打人了。我:发生了什么事?可可:中午我进校门时跟逸打招呼,他直接跑过来打了我的头。我面露担心并伸手摸她头:疼吗?可可的眼泪瞬间涌进眼眶:恩,好疼。我担心她哭出来,连忙问:他是想跟你开玩笑,然后不小心用力过猛了吗?可可声量提高了些:他是直接打我,不是开玩笑……后来,我们没有继续深入沟通,事情也不了了之。
那天晚上正好听PET父母效能的课程。在课堂上老师发了个案例:
“婷婷过去很喜欢和我玩,现在她不再和我玩了,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今天我去找她,她和兰兰在一起玩,她们玩的很开心,我只能站在一边看。我恨他们两个!”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们会怎么处理?
可能平时生活里,有很多家长会选用图片上的一种方式。虽然我因为自己没有选择这样类型的话语感到侥幸,但自己仍然没有选用对的方式。我的处理方式是:婷婷没有和你一起玩,所以你很伤心。你是希望婷婷只和你玩吗?和我平时的处理问题方式一样,我又习惯性的抛出一个问题。在平时,我觉得这样能更好的进行沟通,但直到老师提醒,我才猛然醒悟:虽然是能顺着问题继续沟通下去,但却是顺着我自己关注的问题,而不是孩子当下拥有情绪时所在意的问题。
在当下,孩子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我很生气,我很悲伤。但因为我们的问题,将跟自己情绪在一起的孩子,牵引到我们的问题上来。那个时候,孩子正在内化自己的个性,也许孩子在想我哪里错了,我该怎么做,但因为我们的问题,关注焦点瞬间发生了转移,这就可能造成原本孩子还有很多话要说,但被我们的问题给卡住了。
再回到最开始那段我和可可的对话,如果那时我不担心她哭出来,而着急的想用问题来分散她的注意力,或许可可还有很多话要跟我说,可能是纯粹的倾诉,也可能是情绪发泄,但我的问题打断了她的思路,也让她觉得没有足够的爱和接纳与她并存。
所以,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追问和探究都有可能成为处理问题的绊脚石,记录在此,提醒自己。
前一篇:唯有接纳才能平和
后一篇: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