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浅谈我见 |
随着孩子一天天成长,开始面临越来越多孩子主观上的问题。如果我们无法理解孩子的情绪,就无法走到孩子的内心,而有时候即使了解那种情绪,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引导孩子。今天将最近遇到的问题写出来让大家一起讨论看看,这样的情况身为家长的我们该如何处理?如何进一步引导孩子呢?
(一)
前天早晨课前的自由活动时间,可可牵着畅的手跑过来,然后大声的对我们几个老师叫道:看,畅没有穿鞋子。在那一瞬间,畅的脸色一下沉了下来,然后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可可显然没想到自己的一句话能害的畅如此伤心,转身离开现场。在畅妈的安抚下畅说出了哭的原因,他说:可凡嘲笑我!
那一瞬间,我很震惊,小小的人儿已经懂得嘲笑的含义,他因可凡将他推上尴尬境地而伤心不已。畅妈说畅最近在看《蹦蹦和跳跳的故事》,开始理解好朋友,也开始懂得嘲笑这样的词。
我转身去找可可,我跟她说:畅没有穿鞋的话,你可以直接提醒畅,畅就会知道该穿鞋子的。然而可可那一瞬间听不进去这些,我想可能是因为畅的激烈反应也把她吓到了,在她内心或许没有嘲笑的定义,她也不了解自己的举动会伤害到畅的自尊。
而面对这样的局面,该如何安抚两个孩子呢?如何让孩子懂得自己的行为不妥当呢?或者他们心智还没发展到如此成熟的地步?
(二)
前不久,有一天的课间时间,可可兴奋的四处飞跑,正笑的花枝乱颤的时候,猛的摔了个大马趴。畅看到如此情景,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可可被笑得恼羞成怒,起身后便不理畅了。
我自己是个比较没有幽默感的人,身边有个朋友喜欢在别人出现尴尬局面的时候哈哈大笑,每当听到那刺耳的笑声我就不断提醒自己不要做这样的人。在生活中,也特别注意自己这方面的行为,只要出现类似情况,我第一时间注意到的一定是对方的安危以及情绪。
可能受我影响,可可一下子无法接受有人在她摔倒的时候哈哈大笑。虽然,我希望我的孩子在自己的言传身教下懂得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能第一时间慰问对方,但我也同样希望我的孩子有足够的“阿Q精神”承受来自外界的“非友好”。
作为一个母亲,我显然想要的有点多。可我依然不知道面对这样的情况时,如何让孩子的情绪得到适当的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