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找代替惩罚的可行方式

(2011-07-20 21:39:55)
标签:

承担后果

感觉到

可可

消极情绪

暂停

分类: 浅谈我见

全职妈妈,成天跟孩子在一起,许多时候,不仅仅是孩子失控,连我们自己也跟着失控。

在新浪开博客的最初那段时间里,我也曾对可可使用过暴力,现在想来,真为当时自己的鲁莽觉得内疚。幸好,在这里遇到很多主张科学育儿的妈妈们,是她们带我将步子一步步迈向合格妈妈,在这个博客平台学到很多很多,也慢慢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式。

 

可可是个吃软不吃硬的小家伙,假如我的方式能让她感觉到有惩罚的味道,她就不愿意跟我配合,甚至会跟我对着干,既然惩罚行不通,又不能“一味的让步”,那又能寻找什么方式呢?

 

第一:让孩子有机会去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

可可现在3岁,和许多孩子一样,吃饭的问题曾经也困扰过我,总是一会吃一会不吃的。

有一次晚饭时间,嘀咕着说稀饭不好吃,不要吃。我被烦的想干脆放弃吧,爱吃不吃。

于是耐心的跟她说:如果不想吃可以不吃,不过要等睡觉后第二天起来才能吃东西。

可可问:什么都不能吃吗?

我说:是的,不能吃零食,不能喝牛奶,只能等早上吃早饭。

小人儿明显感觉这是笔很划算的交易,连忙兴奋的答应我的条件。

到了夜里七八点的时候,跑到我身边磨磨蹭蹭的。

对我说:妈妈,我肚子饿了,可以喝牛奶吗?

我问:因为没吃晚饭,所以饿了是吗?

可可怯生生的点头。

我问:你刚才是不是答应妈妈等明早吃早饭?

小人儿吞吞吐吐的半天终于回答:是。

然后主动走开,没再说什么。

那天晚上听到她多次自言自语:不吃晚饭,要等睡觉起来吃早饭。

第二天一早起来,小人儿就囔囔着肚子饿,然后对我说:妈妈,没有吃晚饭,我肚子不舒服。

自那之后,再没有出现过不吃饭的现象。

 

承担后果,不过是让孩子体会一下自己的行为带来的结果,表面上我们是以退的方式在跟孩子做妥协,但事实上却起到进的作用,以退为进,孩子更容易接受。

 

第二:采取适当的“暂停”,让大人和孩子的失控情绪在暂停中平静下来。

在可可2岁以前,我一味的在调节自己的情绪。觉得大人要先冷静下来,然后才有办法跟孩子正常沟通。事实也的确如此,而且2岁前的可可没有太多的自主意识,许多时候她的情绪跟着我走,我的情绪好她自然就开心,而我的情绪不好时,可可也会轻易受影响。

 

2岁以后的可可,自我意识越来越膨胀,加上两周半之后的小叛逆,我们俩也时常处于失控状态。这时候不是我冷静下来就可以了,也需要可可冷静下来。而这么小的孩子,如何学会冷静呢?我的方式是暂停!

 

有次带可可回母亲家,菜园边有个污水坑。可可和小表哥两人在水坑边上拿着小树枝玩水,我一再提醒她:想玩水可以,晚上洗澡的时候玩,也提醒她不要弄湿衣鞋。可两个小家伙玩在一起,完全失控了,压根就听不进我的话。在可可的鞋子被弄湿的时候,我将她抱离了水坑,告诉她:你已经把鞋子弄湿了,先站在墙边吧。而我就在她跟前蹲着。

 

差不多两三分钟后,我对着可可张开了双臂:来吧,妈妈抱抱你。可可投进我怀抱的瞬间落下泪来,我们依偎在一起静静的说着话,谁都愿意倾听对方的感受。

 

家庭教育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一项事业,面对个体不同的每个孩子而言,我们更不可能使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式,我不支持家长以爱的名义不讲究原则,一味的让步,更不希望像以前自己那样粗鲁的对孩子使用暴力。每个孩子天生是愿意配合家长的,只是看我们是否找对了方式。

 

 

暂停的需要(摘自:孩子来自天堂)

“暂停(time outs)”之所以有效,有时候是因为它让父母找到了控制感。当父母开始感觉到失控时,会迫使孩子也失控。通过“暂停(time outs)”,父母就有机会冷静下来,重新感觉到控制。这往往正是孩子所需要的。一个失望、强求的父母很容易会让孩子情绪失控。“暂停(time outs)”不仅能让孩子回到控制中,也能帮助父母重新感觉到控制。

  当孩子不愿意听从你的命令时,就该使用“暂停(time outs)”。这种时候,“暂停(time outs)”给了孩子一个发牢骚和发脾气的机会。孩子需要感觉到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限制和界限的抵制。他们需要面对这些限制,感觉到自己的反抗。这种面对或者反抗有助于孩子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最终,真实自我中所有的积极性格将会浮现出来。首先,抵制背后的消极情绪一定会被感知并释放出来。

  孩子需要时间去体会自己的行为面临的各种限制,从而帮助他们感觉到隐藏在抵制、不满、拒绝背后的不同层次的感觉。当我们能够感觉到并释放出愤怒、悲伤和害怕这三种潜在的消极情绪时,就会减少抵制。同样,当成年人采取一段时间的“暂停(time outs)”,探究、感觉并且释放出自己的消极情绪时,也能摒弃不满、内疚、自怜等消极心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