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一定是天下人的》
(2024-08-07 16:48:26)
标签:
红楼梦 |
分类: 红楼梦 |
下卷 第一零一回 第八节:天下一定是天下人的
【原文】
这里凤姐勉强扎挣着,到了初一清早,令人预备了车马,带着平儿并许多奴仆来至散花寺.大了带了众姑子接了进去.献茶后,便洗手至大殿上焚香.那凤姐儿也无心瞻仰圣像,一秉虔诚,磕了头,举起签筒默默的将那见鬼之事并身体不安等故祝告了一回.才摇了三下,只听唰的一声,筒中撺出一支签来.于是叩头拾起一看,只见写着"第三十三签,上上大吉。”大了忙查签薄看时,只见上面写着"王熙凤衣锦还乡".凤姐一见这几个字,吃一大惊,惊问大了道:“古人也有叫王熙凤的么?"大了笑道:“奶奶最是通今博古的,难道汉朝的王熙凤求官的这一段事也不晓得?"周瑞家的在旁笑道:“前年李先儿还说这一回书的,我们还告诉他重着奶奶的名字不要叫呢。”凤姐笑道:“可是呢,我倒忘了。”说着,又瞧底下的,写的是:
去国离乡二十年,于今衣锦返家园.
蜂采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行人至,音信迟,讼宜和,婚再议.
看完也不甚明白.大了道:“奶奶大喜.这一签巧得很,奶奶自幼在这里长大,何曾回南京去了.如今老爷放了外任,或者接家眷来,顺便还家,奶奶可不是`衣锦还乡'了?"一面说,一面抄了个签经交与丫头.凤姐也半疑半信的.大了摆了斋来,凤姐只动了一动,放下了要走,又给了香银.大了苦留不住,只得让他走了.凤姐回至家中,见了贾母王夫人等,问起签来,命人一解,都欢喜非常,"或者老爷果有此心,咱们走一趟也好。”凤姐儿见人人这么说,也就信了.不在话下.
却说宝玉这一日正睡午觉,醒来不见宝钗,正要问时,只见宝钗进来.宝玉问道:“那里去了?半日不见。”宝钗笑道:“我给凤姐姐瞧一回签。”宝玉听说,便问是怎么样的.宝钗把签帖念了一回,又道:“家中人人都说好的.据我看,这`衣锦还乡'四字里头还有原故,后来再瞧罢了。”宝玉道:“你又多疑了,妄解圣意.`衣锦还乡'四字从古至今都知道是好的,今儿你又偏生看出缘故来了.依你说,这`衣锦还乡'还有什么别的解说?"宝钗正要解说,只见王夫人那边打发丫头过来请二奶奶.宝钗立刻过去.未知何事,下回分解.
【端木持易见解】
抽签是有把戏的,就像高端的要色子,你要多少点,就可以给你多少点。自古以来,以此行骗的,不计其数。
王熙凤来到散花寺求签,那自然是给你一个上上签,讨个喜,也好收更多的香银。如果给她一个下下签,惹恼了凤姐,那还了得?被她打断腿,都是有可能的。所以,谁会去惹这个活阎王呢?王熙凤回到贾府,又“命人一解,都欢喜非常”,你看,这里的人,也是知道利害的,都往好的解。这就叫懂得人情世故了。
这个解签的人,就是深通人情世故的宝钗。她非常了解“衣锦还乡”的意思,既有表面的意思,也有另一层意思。另一层意思是什么呢?就是项羽当年率兵回了东方,失去了一统全国的最好机会,最后他被刘邦打败,自杀于乌江边上。所以,这话宝钗就不能说了。“家中人人都说好的”,宝钗有怎么可能扫大家的兴呢?
中国的语言体系,从来都有两面性,说正的你要反着看,说反的你要正着看。一句话,要正确理解,区分真假。
“衣锦还乡”,可以是对您真心的祝福,也可以是对您的诅咒。“聪明伶俐”,可以是对您的赞美,也可以是对您的侮辱。这就是中国,一个不可以看表面文字,不可以看文字表面的国家。
我是长大以后,才搞懂“衣锦还乡”的,以前我也是项羽派,想出人头地,然后衣锦还乡的。后来逐渐成熟,才明白它是诅咒。现在要是让我回乡,我就不会再那么显摆,能够破衣烂衫,低调从事了。为什么会改变呢?因为年轻时候真穷啊;而现在多多少少有点钱了啊。钱嘛,又不多,你高调的话,人家找你开口,你又怎么好拒绝?你钱又没多到那个任意施舍的地步。另外,即便将来钱多到像刘强东那样,也不能高调啊。因为什么呢?因为咱不能私心自用,只为少数人服务。且,钱都来自于全社会,自当回馈全社会,怎么好自行强制分配呢?这违背了按劳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的原则啊,也就是说,这对其他人是不公平的。从更高的维度来说,当我们成为社会名流以后,已经属于全社会了,不可以公器私用,要为全社会服务,全国人民服务,这才是一个社会名流该做的事情。要帮助家乡,也不是完全不可以,而是要在解决好全国问题的前提下进行,这是对家乡最大的帮助。全国都好了,家乡自然也好了,对不对?私情,正常人也不能完全没有,但必须在不违背公利的情况下,这才是值得提倡的。
总起来说,要正确认识社会权力和财富的“公共”性质。即便是全国首富,如果认为那些财富果真是自己的“私产”,可以任意分配、使用,也将受到“财富”自身规律的反噬。权力的公共性质,一般人好理解。财富的 “公共”性质,一般不理解。我跟大家深入解释一下:财富不仅仅是指物质上的资产,它还包括社会关系。因为社会财富是由劳动者大众在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劳动产品。这表明,财富的创造不仅涉及物质生产,还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和关系。在马克思的视角下,财富的生产与创造是实现人的发展的手段或外在目的,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是内在目的。这强调了财富与人的发展、社会关系之间的紧密联系。
也就是说,财富是社会大众共同生产和创造的,是为了所有人的自由发展而生产的。任何个人,都不能为了一己之私(或为了极少数人)而据有、而支配、而牺牲绝大多人的权益。否则,社会大众就会坚决反对。特别说明:这里的财富特指“社会财富”,不是劳动者自己所得,而是靠剥夺剩余价值而积累来的。如果是自己辛苦劳动所得,那是可以任意支配的。
希望诸君,一定要有正确的社会权力和社会财富观念。明白代理和占有,不代表真正的所有,“天下一定是天下人的”,这才是最朴素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