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室暖巢空了》

(2024-05-21 12:44:21)
标签:

红楼梦

分类: 红楼梦

下卷 第九十九回 第三节:精室暖巢空了

【原文】

且说贾政带了几个在京请的幕友,晓行夜宿,一日到了本省,见过上司,即到任拜印受事,便查盘各属州县粮米仓库.贾政向来作京官,只晓得郎中事务都是一景儿的事情,就是外任,原是学差,也无关于吏治上.所以外省州县折收粮米勒索乡愚这些弊端,虽也听见别人讲究,却未尝身亲其事.只有一心做好官,便与幕宾商议出示严禁,并谕以一经查出,必定详参揭报

【端木持易见解】

治国如治身。

治身必以生化为第一要务,正所谓脾胃乃后天之本也。脾胃者,生化之本也。治国则以农工为本,农工者,生化之本也。

第二要务就是运输,道路为本也,血液循环、经络体液循环、神经系统,皆运输之本也。治国则以交通运输业(河道、空道、轨道、公路、海运、网络、钱道(金融)等)为通道。

第三要务就是调配,心(电)肝(血)脾(水)肺(气)肾(精),五脏也。治国则以官吏主调配也。是以治国必以吏治。

用马克思的话高度总结和概括,(1)劳动为财富源泉,所以生产排在第一位;(2)交换为流通方式,物物交换到商品交换,都是流通方式,未来还可以取消商品交换的流通方式,更换为其他流通方式;(3)分配,即社会新创造的劳动产品的分配。表现为社会产品在社会或国家、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之间分割和占有,是人们社会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这种分配既是价值的分配,又是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分配;既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又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既要满足社会再生产的需要,又要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说到底,是个比例问题。

你们看,道理其实就是这么统一起来的。

康熙曾经说过,“三藩、漕运、河务”是他的三件大事儿。从急迫角度来看,三藩比较着急,是政务问题,不解决三藩问题,全国的分配比例问题就无法解决。三藩每年耗银占到清廷的一半之多,顺治年间,一年补贴三藩2000余万两,当时刚刚建立政权的清朝一年税负也就2000多万两,以至于大清入不敷出。这就是分配比例问题。有人说,为什么三藩需要那么多银子?因为三藩薪酬比较高,吴三桂就需要300万两年薪;还有军队将领拿高工资,士兵也是如此。不仅他们需要那么多钱,关键是他们还逃税漏税,不交税,单云贵省份收上来的银两还不到三十万两。这一支一收之间,他们逼迫得清廷财政分配比例根本搞不定。

漕运呢?是运输通道问题。北方游牧民族如何治理南方?靠马肯定不行。治理南方就需要漕运。漕运是明清重要的运输方法之一,更是清朝能够入主中原的主要方式。

河务呢?是重要水里工程,黄河不治理,江北就没有稳定的粮食生产,北国就无法安定团结。所以,河务和漕运,突出了南方和北方最主要的问题所在。治理难过要保持通道畅通,治理北国要尽快恢复生产,恢复生产的前提又必须是搞定黄河。而且在没搞定黄河以前,就必须保持南粮能够及时北运,保持交换通畅。所以,漕运要比河务还急迫。这是二者的统一性。

你们看,生产、运输交换、分配,就是宏观政治经济学最核心的问题。

至于雍正朝13年,将“清缴户部亏空、治理贪腐、实施官绅一体当差纳粮”作为三件大事儿,其核心,都只是吏治内容,即调节分配比例问题。可惜,这个领域斗争最激烈,雍正一死,马上就被官吏集团们推翻了。

贾政作为江西粮道,主要职责是干什么呢?江西粮道是一种地方税务机构,主要职责是监察收粮及督押粮船,属于漕运总督管辖。在清代,粮道除了管理全省粮务之外,还要巡察南昌、抚州、建昌三府。

在性质上,这个官职的分工职责,“监察收粮”是归于“分配”领域,“督押粮草”是归于“交换”领域。一句话,收税的官,“折收粮米、勒索乡愚”就是工作的常态了。这个工作,在古代就是油水最肥的差事。因为分配领域,就是所谓的“分肥”。

以上是先做个铺垫,让大家以现代视角,理解古代的政治经济基础。

然后,我们再来剖析今天要讲的重点,是什么呢?就是官吏的问题。这个问题,历史以来就是一个核心问题,关系王朝兴衰。

官吏的本质问题在哪里?就是他们给自己分配多少的问题。历朝历代,一开始都是能很好的抑制它们的占比,慢慢的,就失控了。他们的人数越来越多,分配劳动成果的占比也越来越高。这就导致国家公共部分的分配占比越来越少,公务随即废弛;其他绝大多数群众的分配占比也越来越少,民生于是涂炭。国废民绝,于是王朝随之覆灭。

有人喜欢把道理讲的复杂,其实归根结底,也很简单,那就是分粥,就是生意,就是官吏自身分配占比。

用现代的话说:社会保障推动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还是惠及官吏自身的问题。是让少数人持续不断的富裕,还是稍抑豪强后让绝大多数人共同富裕的问题。不是发展快慢问题,而是均贫富的问题。

不解决发展成果归谁的问题,社会就一定会走向解体。这就是历史的规律。希望诸君对此规律,要有一个新的认识。

精血绝大多数都分配给脑袋和手脚,为资本操心出力;那么,留给精室暖巢的必定空虚,毕竟人就那么点精血,造出来的还不够资本消耗抽拔,试问,欲得子孙繁盛,岂可得乎?

国事如身事,其理不“都是一景儿的事情”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