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法儿了吗?》
(2024-02-02 14:56:38)
标签:
红楼梦 |
分类: 红楼梦 |
下卷 第九十六回 第十节:没有法儿了吗?
【原文】
那袭人同了王夫人到了后间,便跪下哭了.王夫人不知何意,把手拉着他说:“好端端的,这是怎么说?有什么委屈起来说。”袭人道:“这话奴才是不该说的,这会子因为没有法儿了."
王夫人道:“你慢慢说。”袭人道:“宝玉的亲事老太太,太太已定了宝姑娘了,自然是极好的一件事.只是奴才想着,太太看去宝玉和宝姑娘好,还是和林姑娘好呢?"王夫人道:“他两个因从小儿在一处,所以宝玉和林姑娘又好些。”袭人道:“不是好些."便将宝玉素与黛玉这些光景一一的说了,还说:“这些事都是太太亲眼见的.独是夏天的话我从没敢和别人说。”王夫人拉着袭人道:“我看外面儿已瞧出几分来了.你今儿一说,更加是了.但是刚才老爷说的话想必都听见了,你看他的神情儿怎么样?"袭人道:“如今宝玉若有人和他说话他就笑,没人和他说话他就睡.所以头里的话却倒都没听见."王夫人道:“倒是这件事叫人怎么样呢?"袭人道:“奴才说是说了,还得太太告诉老太太,想个万全的主意才好。”王夫人便道:“既这么着,你去干你的,这时候满屋子的人,暂且不用提起,等我瞅空儿回明老太太,再作道理。”说着,仍到贾母跟前.
【端木持易见解】
文学家刘震云曾说:“30岁之前我觉得《西游记》写得很差,可直到自己过了30岁以后才真正读懂了它。”
“30岁之后,我不知道是第几次重读《西游记》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一个以前从来没想过的问题——妖怪从哪儿来的?这其实是西游记作者隐藏很深的一些东西,他揭示了一个洞穿千古的现象,普通人为什么难以翻身,难以跨越阶层?妖怪并不是在山林里长大的,都是从天上来的,都是从菩萨那儿来的,因为菩萨和释迦摩尼爱午休,他打个盹儿地下可能就几十年。在他打盹的时候,身边的一些坐骑、童子,甚至是鞋,都变成妖怪下凡要去吃唐僧。这是一个让人很费解的现象。唐僧是要去西天取经的,可妖怪全部都是从西天过来的,那为什么要去取这个经呢?最气愤的是,每当孙悟空和两个徒弟经过千辛万苦把妖怪降服的时候,总有一个声音会从天上传来:悟空住手!然后下来一个菩萨或者某位佛祖,告诉他们这是对你们的考验,考验的是你们取经的决心和毅力。如果看不懂没关系,你只要把妖怪想象成生活中碰到的困难,然后把自己代入成唐僧,你应该就明白吴承恩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了。”
他还说,以前他认为《西游记》写的不好,因为从小说的艺术角度出发,小说不宜重复。但《西游记》却不断重复,所以他认为写的不好。直到他理解了《西游记》,才知道吴承恩最为伟大的地方,就是他看到了这无限苦难,无限的“重复”下去。这个是非常伟大的地方。
后来我仔细想想,吴承恩还有一个伟大地方,那就是最后取得的所谓“真经”,其实是通了“人事”才得到的。什么叫“人事”呢?其实就是花钱买的。这个事儿,也非常了不得。
刘震云说:“水浒传的故事情节靠‘送礼’推进”。这都是他看“人事”之后,才看懂的。“1、送礼 2、索贿 3、结党。”这就是“人事”最大的三件事儿。
他还说在评价《红楼梦》的时候说,“曹雪芹在用一个泪眼,一个穷眼看世界”。
我为什么列举以上他的一些看法,我就是告诉诸位,文学作品是否读得懂,能懂到那里一个程度,是需要几个重要前提条件的:一个是要有生活的感性体验,饱经风霜,历经磨难,起起伏伏,穷困潦倒,你就容易和文艺作品产生共鸣。文艺是什么?是生活过不下去,到了要死的地步,用刘震云的话说,是“生活停止了的地方”,文艺才会产生,产生是为了寻找出路、寻找希望、寻找力量。一个一辈子一帆风顺的人,他是很难理解文艺作品的,就像疾驰的列车上,是体会不出骑自行车在风雨里的艰苦寒凉。二个是要有一定的哲学理性思想。一个人生活无论好坏,都应该对其进行审视,即能够以一个客体的视角来看待自身的主体。苏格拉底说: “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就像吞进肚子里的食物,是无所谓滋味的。
我解读红楼梦,解读的好不好?我不晓得。我是有一定生活体验的人,也有一些哲学基础。但丰富度,够不够?我不敢大言。毕竟我的生活,并没有大富贵过,我的哲学,也主要是马列涉足的多一些,中西的其他哲学,顶多是概略而知罢了。所以,只能是将就着来。之所以要干这件事儿,纯粹是觉得,未有人能“以人民的苦难为本,以马列的哲学为其出路”来解读《红楼梦》,所以,“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只好壮起胆子,“舍我其谁”了。
今天举刘震云老师的例子,又以我自己的体会来现身说法,就是让诸君知道,《红楼梦》你不能只看表面文章,你要结合“自身的、现实的” 体会去读,不要脱离自身、脱离现实,以为那就只是古代的、别人的故事。如果那样,你就不可能有深入灵魂的震撼,既不能体会作者的苦心,也不能感受到文学给予你的智慧和力量。
单拿袭人这一节举动来说,“到了后间,便跪下哭了”,为何要跪?为何要哭?“有什么委屈”?
你不要以为这是说袭人。说的就是你我。你我生活中、现实里——为何要跪?为何要哭?“有什么委屈”?
“这会子因为没有法儿了”。——就这一句,是不是顶住大家的心口窝了?
再看看宝玉,他为什么“丢玉”,为什么“有人和他说话他就笑,没人和他说话他就睡”,他也是“没有法儿了”。
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中,有那么多“没有法”的事儿呢?因为“宝玉的亲事老太太,太太已定了宝姑娘了”。因为都是人家决定我们的命运。你能有什么“法”?
能不能凡事儿都可以“想个万全的主意”?如果能方方面面,绝大多数人的苦难或者苦恼都能照顾到,自然是好的。可如果不能呢?
如果别人想出的主意,就是要你委屈、你付出、你做代价、你牺牲来解决他自己的苦难呢?该怎么办?
这些就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大家如果都能照这样读《红楼梦》,我想,这梦就会更有滋味、更有智慧、更有力量、更有希望了。遇到苦难,每个人都多想一想,大家一起想一想,又怎么可能“没有法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