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了玉,就解脱了吗?》
(2024-01-31 14:37:38)
标签:
红楼梦 |
分类: 红楼梦 |
下卷 第九十六回 第九节:丢了玉,就解脱了吗?
【原文】
且说宝玉见过贾政,袭人扶回里间炕上.因贾政在外,无人敢与宝玉说话,宝玉便昏昏沉沉的睡去.贾母与贾政所说的话,宝玉一句也没有听见.袭人等却静静儿的听得明白.头里虽也听得些风声,到底影响,只不见宝钗过来,却也有些信真.今日听了这些话,心里方才水落归漕,倒也喜欢.心里想道:“果然上头的眼力不错,这才配得是.我也造化.若他来了,我可以卸了好些担子.但是这一位的心理只有一个林姑娘,幸亏他没有听见,若知道了,又不知要闹到什么分儿了。”袭人想到这里,转喜为悲,心想:“这件事怎么好?老太太,太太那里知道他们心里的事.一时高兴说给他知道,原想要他病好.若是他仍似前的心事:初见林姑娘便要摔玉砸玉,况且那年夏天在园里把我当作林姑娘,说了好些私心话,后来因为紫鹃说了句顽话儿,便哭得死去活来.若是如今和他说要娶宝姑娘,竟把林姑娘撂开,除非是他人事不知还可,若稍明白些,只怕不但不能冲喜,竟是催命了!我再不把话说明,那不是一害三个人了么。”袭人想定主意,待等贾政出去,叫秋纹照看着宝玉,便从里间出来,走到王夫人身旁,悄悄的请了王夫人到贾母后身屋里去说话.贾母只道是宝玉有话,也不理会,还在那里打算怎么过礼,怎么娶亲.
【端木持易见解】
宝玉初见林妹妹的时候,问黛玉是否有通灵宝玉,因黛玉说:“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为何他要“ 摔玉砸玉”?因为:“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宝玉认为,姐妹们比他优秀,好马配好鞍,好人就应该有好“玉”——待遇或机遇。可他们都没有,自己不优秀却有这么好的“玉”,可见玉不是好东西。所以他“初见林姑娘便要摔玉砸玉”。
“那年夏天在园里把我当作林姑娘”,是在第三十二回的时候,因为金麒麟的事情,黛玉吃醋生了气,宝玉把袭人当做林姑娘,说了心里话“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由此,大家可以看到,实际上,宝玉目下的这个病,实际上也是心病,而且早已经有了。
到了第五十七回,因为紫鹃说了“回苏州去”的玩笑话,宝玉就“两个眼珠儿直直的起来,口角边津液流出,皆不知觉.给他个枕头,他便睡下,扶他起来,他便坐着,倒了茶来,他便吃茶”。你看,这病症,是不是和今日的病状,完全一样呢?
可见,宝玉弄丢“玉”的事情,必然是主动作为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你看袭人他们,对宝钗之事儿,“头里虽也听得些风声,到底影响”,难道宝玉就没有听到些风声?就没有受到影响?人多嘴杂,他听不到一些?听到以后如何呢?难道没有反应?
我想是听到了的,听到了呢,又不一定“信真”,于是这个时候,他该如何反应呢?
我想啊,按照摔玉砸玉、诉衷情、发病的基本顺序和逻辑,他应该会首先进行试探,即“丢玉”,以此表明自己的立场。待到后来,越来越多的证据,使宝玉意识到宝钗的事儿是真的,他就真的开始发病了。
所以,丢玉这事儿,应该是宝玉的主动作为。照此来看,宝玉是非常了不起,非常难得,非常有脑子的。至于后来发病,恐怕也非他能自己决定的。
照“主动丢玉”这个思路来看红楼梦作者的构思,非常了不起。前后是连贯的,是决绝的,是勇敢的,是智慧的。
只是,脆弱的宝玉、生病的宝玉、被囚禁的宝玉啊,根本阻挡不住周围人的阻挠干涉。父亲不管他,只操心自己赴任的事儿;奶奶只“打算怎么过礼,怎么娶亲”;母亲只想着自己妹妹的侄女来占位;袭人呢?只想着宝钗来了比林黛玉好伺候,嗨,果然是“一人害三人”啊。
当然,我们这里不能把害人的“袭人”具象化。袭人这里只能说是攀附在龙身上的人、袭击人、吃人的人——贪图宝玉、贪图富贵、贪图权力的人。他们是断然不会在乎害死几个人的。“害三人”不过是一个虚数,可以指很多、很多、很多人。
想到这里,我只想跟诸君说,你们可千万别病倒了啊。要顽强起来、要赶紧清醒过来、要赶紧奋斗起来。如果你不顽强,“昏昏沉沉的睡去”,宝玉、机遇、待遇,又怎么可能靠幻想和躺平而得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