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包眼泪》

(2024-01-29 16:09:33)
标签:

红楼梦

分类: 红楼梦

下卷 第九十六回 第六节: 一包眼泪

【原文】

贾政陪笑说道:老太太当初疼儿子这么疼的,难道做儿子的就不疼自己的儿子不成么.只为宝玉不上进,所以时常恨他,也不过是恨铁不成钢的意思.老太太既要给他成家,这也是该当的,岂有逆着老太太不疼他的理.如今宝玉病着,儿子也是不放心.因老太太不叫他见我,所以儿子也不敢言语.我到底瞧瞧宝玉是个什么病。王夫人见贾政说着也有些眼圈儿红,知道心里是疼的,便叫袭人扶了宝玉来.宝玉见了他父亲,袭人叫他请安,他便请了个安.贾政见他脸面很瘦,目光无神,大有疯傻之状,便叫人扶了进去,便想到:自己也是望六的人了,如今又放外任,不知道几年回来.倘或这孩子果然不好,一则年老无嗣,虽说有孙子,到底隔了一层,二则老太太最疼的是宝玉,若有差错,可不是我的罪名更重了。瞧瞧王夫人,一包眼泪,又想到他身上,复站起来说:老太太这么大年纪,想法儿疼孙子,做儿子的还敢违拗?老太太主意该怎么便怎么就是了.但只姨太太那边不知说明白了没有?"

【端木持易见解】

从上个星期19日开始,我已经停笔了10天。这几天我除了忙工作以外,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认真学习了卢麒元先生的《资本论》24讲。

《资本论》的目的是认识资本,认识资本是为了更好的反对资本。卢先生的主张是,现阶段,我们还不能抛弃资本,还需要利用资本,只不过需要管控好资本,即将资本与国家、资本与社会、资本与劳动做好边界划分,做好“疏调平衡”。

《红楼梦》的目的是什么?是认识封建,认识封建是为了更好的反对封建。封建社会也有好的一面,哪个社会没有好的一面呢?封建社会也有“平衡”,地主和国家、地主与社会、地主、地主与农民,是不是大家做好边界划分,做好“疏调平衡”,就可以千秋万代了呢?

很显然,发展就意味着不断扬弃,在吸收保留之前好的东西的基础上,剔除其不适应发展的一面,不断扩展新的局面。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扬弃过程,是不断进步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平衡”的过程。平衡不是唯物主义,要在运动发展中平衡,而不是静止中的平衡。

破坏平衡的因素,或者说最革命的因素,是什么呢?一个是人,一个是生产力。

卢先生谈“理”多一些,伦理、学理、法理、治理。他大约是不希望破坏秩序的。可是,不破坏既定秩序,又如何发展和进步呢?他说现在决定中国未来进步的基础是“直接税”为基础的财政政策建立。但这是需要破坏既存的税收制度啊,你不破坏现有的,如何立起来新的呢?

谁来破除?既有的食利集团允许破除吗?所以,我觉得他说的有理,但行不通。行不通就是没有道的理,到达不了的理。

王德峰也讲《资本论》,他的立论之基,就比卢先生进步。王教授指出,理性世界的前提和条件,恰恰是构建在非理性的基础之上的。什么叫“非理性基础”呢?那就是social power,即社会权力。这是个非理性的东西。它来自于什么呢?来自于斗争。这个东西是变动不居的。你想稳定吗?不可能。各个阶层、各集团、各国家、各企业、各家族、各种族等等,其势力一定此起彼伏,争斗不止。

结合卢先生和王教授的观点,当然,还要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作为指导。我认为,人的本质即社会关系的总和,可以分层如下:自然、在自然之上的劳动创造即生产活动、生产之上产生情感的感性认识、然后发展为理性认识、再上升为学理知识、伦理道德和法律秩序、最后产生自觉的社会整体政治治理模式。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从自在、自觉到自由的不断发展的运动过程。

按照运动发展的逻辑,就没有机械的决定论,而应该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扬弃论。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在想,情感处于一个什么地位呢?

它直接来源于生产劳动过程,其上才是知识、伦理、法律、政治等社会内容。如果说自然存在的岩石是构建房屋的底座,那么,情感则是第一个真正的人造地基。

既然人的情感如此重要,为何我们又如此轻视人的情感呢?

我发现,人们如果只是对自然表达情感的话,是不会受到苛责的。可一旦对生产、对他人、对知识、伦理、法律、政治、文艺等等产生情感表达,人就会容易苛责。情感分两大类,一类是欢乐,一类是悲伤。受享者表达欢乐,受苦者表达悲伤。而前者往往不允许后者表达。也就说,受苦受难者,皆不允许发声。这才是本质问题。

但一味的压制,也不是好办法。后来他们找了一些办法,那就是让受苦者对上帝、对神佛、对真主去倾诉,寄希望这些神仙改变他们的来生,以此来慰藉此生的苦难。

而真正的唯物主义者,是如何化悲痛为力量的呢?这就是“诉苦大会”。诉苦大会究竟怎么开?根据《解放战争:决战》一书中的描述,大概是这么四个步骤。

第一、是充分动员酝酿,打破诉苦的思想障碍。第二、是发现和培养诉苦典型,用以带动一般。第三、是全面开展诉苦运动,其顺序:一是吐苦水,挖苦根;二是吐甜水,抓甜根;三是吐脏物,扔脏物。第四、是把运动引向一定的政治目的,把阶级仇恨变成有生力量,发动拟订计划,组织宣誓竞赛,与当前中心工作密切衔接。

仔细想想,这可是不得了的发明。你发现没有,这个诉苦大会一开,同时解决了这么几个问题:第一、确立中心,我们都是穷苦的一群人,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第二、通过本人诉苦,否定了原来组织的合法性。第三、通过他人诉苦,完成对群体的价值认同。第四、灌输思想,对新组织价值观获得认可。第五、通过引导,找到一个共同的敌人

诉苦大会,彻底解决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的问题。你仔细悟一悟,这一招有多厉害。一位美国学者称之为“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都没有过的政治手段”。他认为,“这样的集体诉苦比指挥员或是政委的任何说话都更有感染力,这样的教育是绝对不可以低估的。”

好,我们说这么多,目的是什么呢?是来看看本节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诉苦”。

宝玉在父亲面前,一直都是不敢说话,没法诉苦。贾政也不听他说什么,都是命令、要求。

贾母呢?在贾政面前,也是不能诉苦。

贾政呢?在贾母面前,也无法诉苦。

王夫人呢?他在贾母和贾政面前,也无法诉苦。

于是,大家都苦,却又都憋着。

都是“一包眼泪”在心中。

于是,大家都病了。

今天,我们大家是不是也都如此呢?

何至于如此呢?

因为大家都得听话,只能听话,只能照别人的话说,照别人的话做。

而无法说话,无法诉苦的世界,怎么能够长久呢?

我看啊,大家都急盼着,能够开几个诉苦大会了。你们说,是也不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