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还是要宝玉好呢,还是随他去呢?》

(2024-01-19 09:48:33)
标签:

红楼梦

分类: 红楼梦

下卷 第九十六回 第五节:还是要宝玉好呢,还是随他去呢?

【原文】

贾政忙站起来说道:老太太有话只管吩咐,儿子怎敢不遵命呢。贾母咽哽着说道:我今年八十一岁的人了,你又要做外任去,偏有你大哥在家,你又不能告亲老.你这一去了,我所疼的只有宝玉,偏偏的又病得糊涂,还不知道怎么样呢.我昨日叫赖升媳妇出去叫人给宝玉算算命,这先生算得好灵,说要娶了金命的人帮扶他,必要冲冲喜才好,不然只怕保不住.我知道你不信那些话,所以教你来商量.你的媳妇也在这里.你们两个也商量商量,还是要宝玉好呢,还是随他去呢?"

【端木持易见解】

封建社会,是尊老的。毕竟,“忠孝”为本的时代,“圣朝以孝治天下”。所以,如果祖父母、父母年老或疾病,家中又没有人侍奉,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儿子的当事人就应该居家侍亲,不能够再去外地做官。此即告亲老制度。

孝作为一种是思想、道德和制度,其底层的经济基础主要是中国的小农经济关系。自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进入小农经济时期,宋圭武在《孝的经济学分析》中指出:“由于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生产力水平不可能为国家提供太多的剩余产品,所以国家将无力为社会提供好的养老保障。这时,养老的责任很自然地就转移到家庭方面。由于老人与儿女有一种天然的血亲联系,所以当父母由于年迈或病残等原因丧失了劳动能力时,赡养他们的责任自然也就落到了子嗣身上。所以,孝含义的转变,实质是经济的转变,是经济发展对家庭成员提出的客观要求。另外,由于提倡孝也有利于减轻统治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所以历代统治者都大力提倡孝道。”

就像过去计划生育的时候,“独生子女好,政府来养老”。为什么提倡搞计划生育呢?背后是经济问题,生产不足,商品不足,劳动力相对过剩的问题,劳动力工资高的问题,资本利润少的问题。提倡计划生育,劳动力的子女少了,养育子女的成本就小了,工资就可以少给一些,资本利润就可以多一些。现在呢?生产相对过剩了,消费不足了,需要人来消费,所以解除计划生育。劳动力都老了,交的养老金如果不快速通货膨胀,是足以养老的,可惜,都被通货膨胀给攫取了,所以,养老金实际价值大跌,不足以支撑他们养老了。于是,就提倡子女养老、自己买商业保险养老、企业给员工交年金养老。一句话,就是不搞社会养老,全民免费养老。这是极其不负责的表现。

小农经济时代,如果说是生产力不足,需要家庭和个人承担养老,还勉强说得过去;现在社会化大生产时代,生产力近乎自动化了,还需要个人和家庭来养老,这就很难说的过去了。企业和政府,必须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大家看任何社会意识问题,必须明白其背后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责任分配问题,“孝”背后的经济搞清楚了,好处在哪里,就能够回答贾母为何“迷”一般的疼爱孙子呢?

因为儿子、孙子,就是母亲和祖母的生命延续的保障啊。儿子贾政在外面奔波,虽然挣钱;但在身边照顾自己的,还不得是孙子宝玉啊?所以,贾母对宝玉,就自然有了视若生命,甚至高于生命的情感。这背后是有经济基础支撑的。所以搞那些“算命”的迷信活动,其背后也是这些经济问题作祟。

一句话概括就是“还是要宝玉好呢,还是随他去呢?”这句话,既是对贾政的发问;其实也是对贾母自己的灵魂拷问;更是对大家伙的灵魂鞭挞。

你们究竟要不要争取自己的利益呢?还是随它去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一包眼泪》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